-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看的是现场直播网络访谈节目《委员听民意》,我是主持人汪鑫。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本届市政协的届首之年。今年,北京市政协安排了十个重点协商议题,本期节目我们将围绕加强三个文化带保护与发展,守护好千年古都、历史文脉这个议题来展开讨论。为此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教卫体和文化文史委员会副主任舒小峰,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文物局遗产管理处处长毕建宇,两位委员好,来跟我们的网友打声招呼。
-
[舒小峰]
好,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中午好,非常高兴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聊聊加强三条文化带保护与发展这么一个话题。
-
[毕建宇]
好,大家好我是毕建宇,来自北京市文物局,非常高兴跟大家一起分享咱们长城文化带保护的成果。
-
主持人
首先我们想请教一下舒委员,您认为加强三条文化带保护与发展,守护好千年古都、历史文脉这个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在哪里呢?
-
[舒小峰]
其实关于三条文化带建设是我们北京作为文化中心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三条文化带的提出早在我们北京市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来了,关于三条文化带的建设也列入到了北京市总体规划当中,作为我们北京市建设文化中心和这个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以及文物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
-
[舒小峰]
那么这个三条文化带的设想和有关内容提出来以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制定了相关的规划,而且组建了关于每一条文化带建设的专项工作组。按照规划的重点内容逐步地、逐年地向前推进,这些年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很多文物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周边的环境也得到了有效的治理,有些重点项目现在也已经基本建成或者即将建成。
-
[舒小峰]
北京市政协自从三条文化带建设提出来以后,也是高度重视,并且逐年安排我们的委员和协调各个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围绕三条文化带的建设展开调研,建言献策,应该说提出了很多非常重要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建议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部门的吸收和纳入到了相关的工作当中,现在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
-
[舒小峰]
那么今年应该说就像刚才你讲到的,既是我们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协的届首之年。我们今年确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就是在原来议政的基础之上继续就关于加强三条文化带保护与发展,再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也为下一步推动三条文化带建设提供更多的意见、建议,也做更多的贡献。所以应该说这个议题是非常重要的。
-
主持人
那您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目前开展调研的情况是如何的呢?
-
[舒小峰]
就像刚才讲到的,就是我们政协应该说从三条文化带建设纳入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以及纳入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以后,一直持续高度关注,在每条文化带建设过程当中,都是进行过深入的调研。
-
[舒小峰]
今年从2月份开始,北京市政协协调我们各个专委会有关的委员,以及各个民主党派,就三条文化带建设已经取得的这个成就,进行深入的调研。而且就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或者需要进一步深化的一些问题,也在做这个持续不断地调研。
-
[舒小峰]
这几个月我们先后调研了大运河文化带里面的比如说像通州的“三庙一塔”,像朝阳区的萧太后河有关的治理情况,再比如说像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有关的几个区,像海淀区“三山五园”的建设,像北法海寺的建设,像模式口地区的改造,以及像丰台区的卢沟桥宛平城、长辛店镇等等这些都做了调研。
-
[舒小峰]
在上一周我们也就长城文化带建设,组织委员和各个民主党派到延庆的长城做了一个深入的调研。而且,也组织了若干次专题的座谈会,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最近,我们还要按照计划组织党派和委员的议政会,应该说这是我们今年关于三条文化带建设取得的一些新的进展吧。
-
主持人
我们很多网友对长城文化带非常地关心,不知道它现在的保护情况如何,发展前景又是怎么样的,毕委员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吗?
-
[毕建宇]
好的,主持人,我们刚才舒主任也提出来了,就是三条文化带是咱们北京在2015年的时候向文化遗产创新性地提出来这么一个保护理念。那么自从长城文化带这个保护理念提出来以后,我们目前现在应该说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从那时候起我们北京共开展了长城保护项目有73项,政府的预算资金投入是达到了1.9个亿,应该说是为长城这个文化带的建设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
[毕建宇]
那么通过这几年的我们的长城保护实践,我们也有一些经验。一个就是我们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规划的体系。一方面我从总体方面来讲,我们有一部国家层面的总体规划,还有三部我们北京市的专项规划。同时在区域这个层面,我们也出台了五个组团规划。同时在这个点段层面,我们未来要围绕八个长城重点的点段,我们也要有一个规划。这样的话,就构成一个整体的、立体的长城保护规划,构成了一个整体区域、重点点段这个多层次的保护,就是坚持是一张蓝图绘到底。
-
[毕建宇]
同时在这个保护过程中,我们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保护体系,我们在全国是率先把考古的手段引进了长城保护当中,那么以大庄科和箭扣长城为试点,开展了长城研究性的修缮。那么目前已经形成了就是从修缮、抢险、预防性保护,和日常性管理这样一个长城的保护体系。
-
[毕建宇]
同时,我们也非常注重跟发挥北京市这个高校科研机构比较密集的这样一个优势,我们跟北京建筑大学也成立了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共建了高端智库,发展战略合作。
-
[毕建宇]
同时我们在这几年来的这个长城保护工作中,我们是抓住北京市长城现在最突出的问题、最突出的难点,就是通过我们前期的初步调查,目前在北京的长城的这个520多公里区段里头,大概将近30%是处于比较危险的或者是保护状况不太好的这样一个状况。所以我们是一直把抢险工作,作为我们北京长城保护工作的一个重点工作来抓。
-
[毕建宇]
截止到今年(2023年)5月份,那么国家文物局已经批准的北京的抢险项目已经是62项,这个也是在全国我们最先开展了长城的抢险工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长城保护的、抢险的机制。
-
[毕建宇]
同时我们在这个管理上也是坚持以世界遗产保护的理念为对标,那么我们现在的一些保护的成果也得到了世界遗产组织的高度认可。比如说我们现在是八达岭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改造项目,我们是向世界遗产组织上报了工作计划和遗产影响评估报告。那么在两个月之前吧,也得到了遗产组织的回复,他们对这个项目高度评价,这个高度评价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首先非常肯定我们在重大工程之前向世界遗产组织来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这种做法,他们觉得这是一个为世界各国,为《遗产公约》缔约国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典范。
-
[毕建宇]
同时,第二个他们对待遗产核心区域里面的中国长城博物馆的这种改造项目,他们秉持的规划理念、所坚持的这种保护的原则,他们也是非常认可的。所以从这一点的角度来说,就是我们长城保护的一些成果也得到了世界遗产组织的高度认可。比如说在2021年我们也得到了一个就是昌平区长城遗产日常巡护管理的一个监测,这个获得了世界遗产组织的凯克奖。长城地质公园公众参与的这样一个项目,也获得了国际遗址理事会的一个文化与自然奖,种种这些都是说明我们的长城保护的水平在逐步地提升。 那么,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我们现在长城文化带发展到现在已经历时了几年,那么未来我们这个长城文化带要怎么去发展?这里面我们不得不提的一个就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这个从长城文化带我们是北京市2015年提出来的,那么国家公园是2019年两办下发的一个长城、长征,还有这个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那么我们北京在2021年也率先推出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的保护规划和实施方案。那么在这个规划里头我们也提出来了,明确了北京段是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保护建设的先行区,是服务首都和国家对外交往的文化金名片这样一个定位。那么从这个,也是为我们长城文化带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就是我们北京的遗产工作,就是北京的工作、首都的工作,首先要从政治上来考虑,那么我们将来、未来的长城文化带的工作,将密切地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的建设,密切地来结合起来,这样能够为我们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献出我们北京的力量,走出我们北京的实践。
-
主持人
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长城保护方面咱们有哪些新的发展?舒委员,结合您的调研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一下?
-
[舒小峰]
就像刚才毕委员讲到的,在长城保护过程当中,其实关于保护理念,还有技术手段,我们这些年也是有不断地变化,也不断地有新的进展。比如说刚才毕委员讲到的,就是在长城的保护修缮过程当中,引入了考古的这么一个新的做法和技术,这在以前是没有的。以往我们在古建修缮的时候,往往是古建修缮是古建修缮、考古工作是考古工作,考古工作仅仅是对地下埋藏文物的一些所进行的技术发掘,在古建修缮当中很少运用到。但是实际上历经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很多长城在修缮过程当中,它面对的是一个规模非常大的遗址。这种遗址,很多文化现象都是在这个地表以下的或者在这个山体以下的。那这样的话,如果了解当年它的这个建筑结构,包括当年人类,古人在这个上面生活、生产的一些痕迹的话,只有通过考古来进行。
-
[舒小峰]
所以这些年在北京的长城保护过程当中,特别是长城修缮过程当中,引入了考古的这种技术和做法,有很多非常重要的发现。比如说当年士兵在上面生活的场景,有一些布防,有一些生活的物证,也都被发现。另外,还有就是和武器相关的,比如说石雷、箭头、兵器等等都有新的发现,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长城北京段的认识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个是从考古这个角度。另外,就是在长城本体抢险修缮过程当中,也引入了一些新的技术、新的材料。这些也开始应用到北京地区的一些长城抢险过程当中,比如说一些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都应用到这个像密云、像怀柔一些长城当中。
-
[舒小峰]
那么,这些技术经过前期的充分论证,随后在过程当中也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和这个古建筑专家、文物保护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有一些重点项目在结项的时候,也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国家文物局已经把怀柔箭扣的长城,作为全国砖石长城的保护修缮的研究基地,所以也说明了国家文物局以及有关古建修缮的专家,对于北京市长城保护一些新技术、新理念、新材料运用的认可。当然,这里面在关于长城保护的一些新技术、新方法,还有很多应用场景,还有很大的前景。比如说通过无人机进行日常的这个不间断地例行监测,可以发现我们很多难以到达的一些点段的一些险情的变化。另外,就是通过一些远距离的这种卫星的遥感,也会发现一些新的,我们以往在这个地面踏勘的时候发现不到的长城的遗址遗迹,尤其是明以前长城那些遗址遗迹我们很难发现。所以这些手段将来会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北京长城段的这种保护、研究和利用当中去。
-
[舒小峰]
当然,你要如果说在保护利用方面还会有更多的数字化的,乃至于其他的一些信息化的,甚至物联网的一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当然,这个我想以后随着科技和文物保护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一定会有更多的技术运用到这个领域当中去。
-
主持人
是的。如何能在做好文物保护的同时,促进长城文化带的文旅融合发展呢?毕委员,您在之前的提案中就有提到过,要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的动力,在这方面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一下?
-
[毕建宇]
好,因为现在文旅融合、文物利用,现在是一个高频词,大家社会都非常关注这一块。那么对于长城来讲,因为大家知道长城文化带,长城是一个巨型的、线性的遗产,那么对于它的保护我们做了一些工作。那么对于它的利用,对于它跟其他的怎么更多地把遗产保护的成果惠及于民,遗产保护的成果更多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这一块我们结合长城的实际情况是考虑到两个方面,一个是整体的,一个是重点点段的。整体上来说,就是我们跟北京市文旅局推出了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这样的一个文旅融合的品牌,它通过这个是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里头文旅融合区的那种重要的功能,给它提炼出来,然后串接起北京现在这八个重点的长城的区段。
-
[毕建宇]
在2022年长城文化节开幕式上向社会发布了,今年可能围绕着京畿风景道要进一步地做一些配套工作。我相信未来几年的建设,京畿长城风景道会成为非常响亮非常有魅力的一个长城的文旅融合的一个成果。同时,我们也重点抓了一些长城重点区段的,比如说我们对古北口镇,我们就指导他们进行了一些长城资源,还有长城抗战资源的一个梳理。在4月份的时候,他们推出了一个叫国歌长城文化研学路线,还有历史文化研学路线,还有一个振兴乡村文化研学路线。通过这样的一个路线的打造,我们在国内也是首次在开放的景区里头,推出了这种多角度的,对长城价值的阐释、解释的这样一个系统,更好地把一些我们研究的成果,还有长城的一些价值通过多种的方式向公众传达出来。
-
主持人
那长城作为北京地区体量最大的文物,两位委员,通过您们的调研,能不能为我们网友介绍一下,目前长城价值的挖掘研究和长城精神宣传阐释方面的情况?舒委员。
-
[舒小峰]
关于长城的文化内涵的研究阐释,这是我们一直在保护过程当中,同时非常关注的话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应该说关于长城,对它的评价历史上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我们大家都知道有孟姜女哭长城,就是长城的建设可能是一个很负面的这么一个形象,在历史上已经是根深蒂固的。但是,其实在近代,特别是在抗战以来,长城在我们国家的形象,在全民族的形象已经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它由这个负面的,对国计民生没有起到积极作用,甚至相反作用的这么一个形象,变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变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
[舒小峰]
这种文化内涵的研究、发掘和阐释,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也是我们在文物保护过程当中不可能回避,也是必须要正面对待和研究阐释、弘扬的。所以应该说就是现在我们对于长城的这个文化内涵,特别是它的精神价值的阐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那么我经常和很多朋友或者在很多场合讲到,就是国歌里面唯一讲到的文物就是长城,应该说这是我们国家对于这么重要的一件文物的一个最高的理解。
-
[舒小峰]
那从这个角度,也是像刚才咱们那个节目刚开始的时候主持人讲到的,就是你怎么看待三条文化带的这个重要价值?实际上关于长城的文化内涵,以及精神价值的阐释,是我们目前应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它的文化带建设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意义所在。
-
主持人
毕委员。
-
[毕建宇]
刚才舒主任也提了很多,就是目前我们其实对长城的研究是很多的,但是以往更多的是对长城的一些历史史实,包括它的一些营造技术方面的研究。刚才我也提到长城文化带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是现在目前我们北京区域的两个标签,那么从规划上来讲这两个的区域几乎是重合的,那么它们的区别在哪?区别就在于国家文化公园它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标识的那一部分,它所赋予的对这种精神力量和文化的标志性,这些是跟长城文化带所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说下一步我们想围绕着长城的这个价值的挖掘,应该做更深入的这个研究,而且从更全面的角度上,我们应该能够立足于就是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的体现,从这个方面来做一些研究。就是刚才我提到的古北口镇推出这个国歌长城的文化研讨,其实就是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
[毕建宇]
那么未来,我们想也是以这样的为一个契机,为一个发端,我们把至少北京长城沿线的重点区段要认真地梳理一下。我们今年就已经安排了一个就是古北口镇的历史价值的,一个长城文化价值的研究的课题。我们想通过这样一个课题,来带动、来引起社会各界对长城价值的这种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这个是我们下一步工作努力的一个方向。 同时,我觉得长城价值的传播还应该注重跟我们首都的核心功能结合起来,那么我们现在能不能考虑到就是我们在长城能够打造一个长城文化会客厅这样一个思路,这样一个保护利用宣传的思路。比如说我们现在因为北京是四个中心吗,它其中有重要的一块是国际交往中心,那么长城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体现,我们可不可以比如说在雁栖湖这一块,我们把慕田峪还有箭扣长城的一些保护成果糅合起来,结合我们雁栖湖国际会都的这样一个功能提升,我们来打造一些长城文化会客厅,来承接一些国际交往和国际文化交流的这样一些功能,这样是不是也更好能够传播这个中华民族。
-
[舒小峰]
其实关于三个文化带建设,长城文化带建设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刚才毕委员讲到,是两个概念,但是又紧密相连,这样两个概念。在制定规划的时候,其实长城文化带的保护建设规划,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的这个规划有很多内容是重合的。但是实际上,我理解就是如果说长城文化带建设的那个保护规划或者说相关的工作是我们北京关于文物保护和这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那是1.0版的话。其实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国家北京段的这个相关的工作或者规划的这个制定,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推动,应该说就是原来我们长城文化带建设的2.0版或者一个升级版。它的区别很大程度上就是毕委员讲的,就是它的文化价值、精神内涵的提炼、总结、提升,这个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
[舒小峰]
以往我们在文化带建设过程当中,更多地注重的是文化本体的保护、抢险、修缮,和它的这个工程做法等等。那么下一步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当中,我们要看到就是长城本体建设背后的一些人和事,以及它后面的精神。所以就是见事、见人、见精神,那这一点就有很大的挑战性了,对于我们文物保护工作者,对于我们相关部门的这个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也是有很大挑战的。
-
主持人
我们都知道长城的保护工作其实一直面临着点多、量大、人少等等问题,那对于社会力量参与长城保护,毕委员能不能结合您的调研给我们介绍一下?
-
[毕建宇]
好的,通过我们前期的这个调研,我们觉得现在社会力量更多地参与到长城保护,参与到遗产保护,它已经是一种趋势。而且这种趋势它不仅仅是一种实践,同时也是一种理念的提升和一种新的发展机遇。因为我们知道就是说我们遗产保护最终的目的,其实就是要传承我们这个优秀的传统文化。那么对于公众来说,他既是文化传承的主体,同时他也是文化的这个具体的实施者,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没有公众的参与的话,遗产保护就是无从说起的。
-
[毕建宇]
现在目前来说,就是公众参与这块也分几个方面吧,我们现在更多的一个就是我们现在是文物保护员,具体到长城来说就是长城保护员,这个我们也是在全国率先推出了长城保护员这个队伍。现在北京大概长城保护员488个,那么结合到北京大概520公里的这样一个长度,就是平均一公里多一点配一个保护员。当然了这个不能简单从距离上来看,因为它长城那个确实很险,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而且长城保护员我们每年都要对他进行培训,现在这个长城保护员已经成为了长城保护的一个重要的有生力量,他已经不仅仅是像我们过去的,只是看护长城,对一些攀爬野长城,一些破坏长城的行为进行制止,已经不仅仅是这个层面了。
-
[毕建宇]
我们通过培训,我们现在已经给他变成,他是长城险情发现的第一发现者,同时我们未来也逐步通过我们系统的培训,想把长城保护员成为我们将来长城保护它的这个管理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它最前端的部分。长城有什么问题,长城保护有什么要求,我们第一时间可以从长城保护员这边得到反馈。我们在长城保护体系当中也正在推的就是日常预防保护,那么日常预防保护的日常管理的重要的前提是我们要及时地了解长城保护现状的变化,而这个我们未来要由长城保护员,可能要承担一部分这样的职责,这是一方面。
-
[毕建宇]
同时,就是我们现在从遗产保护来说,现在已经是越来越需要科技力量和科技人员的这个参与了,就是拥有专业背景这样的技术力量、社会力量是我们非常欢迎的,它是提高我们遗产保护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源泉和重要的支撑。包括刚才舒主任提到的这个大数据也好、云计算也好,还有一些高科技手段,其实这个都是我们未来需要重点去发展的方向。长城保护当中,如何提高它的科技含量,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同时,为什么说带来新的机遇?大家知道在2021年的9月份中央开了一个财经工作会议,在这个会议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建议,就是在社会收入的分配方式上发生了变化,就是从初次分配、再分配到三次分配,有这么一个社会收入分配方式的调整。
-
[毕建宇]
而这个是什么意思?就是大家知道初次分配是收入,二次分配是以税收来调节,那么三次分配实际上就是出于大家道德这种水准,然后以自愿为原则,向一些慈善的公益项目进行捐助这样的一个收费方式的变化。大家知道社会收入是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那么这个分配制度的变化,其实也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同时也给长城保护还有这个遗产保护带来新的一些机遇。因为知道自愿捐献吗,捐献者是有选择的,捐献什么内容、什么样的方式,他自己是有很强的这种主导意见的。那么从这点来说,我们长城和文化遗产作为我们中国一种优秀的文化基因的这个内容,还有我们作为这是提升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一种内容,它其实是对这些捐献有非常大的吸引力的。那么未来从这个方向来说,我们政府部门可能会带来一些职能、一些职责上的变化,我们政府部门可能是不是未来会更加关注到法律法规的这种完善的建设,包括规则的制定,包括一些管理的这种监督,可能更局限于这方面。
-
[毕建宇]
那么从社会资金,还有包括一些社会的保护的技术等等,可能就由这个第三方或者是由这个非营利机构等等,这样的有实力、有专业背景的这样一些社会机构来实施,这个其实是为我们这个遗产保护和长城保护带来非常大的一个机遇。目前,我们已经有了这样一些的实践,比如说在箭扣长城里面,我们现在有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捐助修了二期,包括五期等等这些保护工程,都是有社会基金在捐助,包括腾讯基金。
-
[舒小峰]
在延庆也有。
-
[毕建宇]
对,都是。还有包括大庄科,这个是由黄廷方基金会进行捐助的,就是现在已经是有这样的一个行动了。那么未来我们怎么能够把这种机遇更好地转化成我们遗产保护、长城保护有力的这种举措,这个我们觉得是我们需要好好地琢磨琢磨的,而且这个带来的变化会非常深刻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
主持人
那节目的最后,我们想问问二位作为政协委员通过调研,对于长城保护带的保护发展有什么建议吗?
-
[舒小峰]
其实我觉得长城保护,长城的建设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既是我们北京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的重要内容。同时,刚才我们讲了,也是我们文化自信、历史自信的一个非常的途径和内容。 所以,要做好北京地区长城的保护和发展,既是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其实也是我们全体市民,也是我们各级政协委员的一个重要的职责和关注的焦点。
-
[舒小峰]
今年我们把长城文化带在内的三个文化带保护与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议题,也是在北京文化中心建设过程当中选取了这么一个角度和这么一个节点,以利于将来下一步再继续推动相关工作的进展。应该说我们每一位市民、每一位委员,都能够在这里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也特别期待所有的委员和全体市民,能够持续地关注三条文化带的建设,持续地关注长城文化带的建设,而且从各个角度加入到这个保护和发展的行业当中来。就像刚才毕委员讲到的,无论是在几十年前爱我中华、修我长城那种全民参与的激情和行动,还是今天我们社会各界比如说有钱的出钱,像这个社会资本进入到公益事业领域当中,参与到文物本体的修缮。还是关于这个文化内涵的发掘、研究、整理、宣传等等,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我们出力的角度和路径。我们衷心地期待,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之下,把这个长城文化带建设得更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做得更好。
-
主持人
毕委员。
-
[毕建宇]
因为现在长城是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了,那么长城的价值其实是多元的,我们如何把这个长城保护的成果以更丰富的、更好的、更高水平的这样一种文化供给的产品奉献给大众,这个其实是我们政府部门应该好好考虑的。就是我们现在对长城的这个利用,包括这个开放,我们不能再仅仅按照过去那个思路,以景区开放的模式来去推了,因为长城的价值是多元的。我们能不能考虑到就是长城的合理开放需要一个创新性的突破,那么随着我们这个长城沿线的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有我们广大群众对这个遗产保护的关注和他要享受成果的这种愿望越来越迫切,我们其实真的是可以在长城整个这个沿线区域,我们有不同的,根据它的价值为取向,以价值为主体,我们来对长城的一些区段要分门别类针对性地提出我们的开放的方式。
-
[毕建宇]
比如拿我们现在说的箭扣长城,今天在这个直播节目屡次提到箭扣长城,那么在箭扣长城里面我们已经修了这么多年了。那么我们箭扣长城保护的成果,箭扣长城的魅力怎么去呈现给大家?那么我想不能仅仅靠一些户外探险者爬野长城的行为去体现,不仅仅只是需要一个拍摄的照片来去体现,我们能不能把箭扣长城也用一种合适的方式,来对一些特定人群去做开放。比如说我们可以作为一些探险性的这种类型,我们来去进行管理、进行开放等等,我们觉得这个东西是大家可以探讨的。就是我们不能仅仅保存在这个修、保护,我们要把保护的成果让更多的人来享受到。同时这种的享受、这种的关注,其实也就是提升公众对遗产保护的意识,我觉得也是对遗产保护最大的一个有力的措施。
-
[毕建宇]
同时,就是我刚才提到的攀爬野长城,攀爬野长城目前是作为第一是各级政府很头疼的事,同时也是我们文物主管部门很头疼的事情。那么攀爬野长城这个东西,我觉得应该充分地调动各级政府的这个主体责任的这种意识,我们怎么有针对性地去推出一些措施,我们既不能完全去限制他,同时我们又怎么能把这个攀爬野长城的,尤其是一些有组织的户外的这个运动者组织起来,能为我们长城保护做一些贡献。比如说我们对长城险情的初步勘察,我们能不能利用他们来做一些工作?因为他们爬的都是挺险的,并不是我们的设计人员、我们的施工人员或者管理人员能到达的地方,让他们能够到达。如果我们针对他们进行有意识地进行系统性的去培训,然后让他们具备对长城保护的一些基本知识,这样能够充当我们长城保护的一个非常有利的“特种兵”。我们来利用起来,这个我觉得是可以探索的一条路径。
-
主持人
好的,再次感谢两位委员做客我们的访谈间。
各位网友,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关注,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