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播|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大会发言

    1月24日下午2:30,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大会发言,千龙网·中国首都网将进行现场直播,并在手机千龙网、北京客户端、官方微博“千龙网中国首都网”同步呈现。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更新时间:2021-01-24 16:32:15
  • [主持人]2021-01-24 14:46:15

    各位委员、各位领导、同志们,现在开会! 按照大会的议程,今天下午进行大会发言,我们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领导出席今天的大会发言,让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会议的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他们是: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杜飞进同志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魏小东同志 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 王宁同志 市委常委、副市长 殷勇同志 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孙梅君同志 副市长隋振江同志 副市长杨晋柏同志 根据大会的安排,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和市商务局有关负责同志现场参会。市发展改革委、市交委、市科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同志网络参会,全程听取大家的发言。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和同志们。 今天下午的会议共安排了14位委员发言,我们就逐次进行,首先请姚卫海委员代表民革北京市委发言。

  • [姚卫海]2021-01-24 14:49:16

    我代表民革北京市委发言,发言的题目是《以“两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推动北京数字贸易发展》。 数字贸易是以数字服务为核心、数字交付为特征的贸易新形态,主要包括软件、社交媒体、搜索引擎、通信、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服务,数字传媒、数字娱乐、数字学习、数字出版等数字内容服务,以及通过数字交付的服务外包等三大类。近年来,北京地区数字贸易出口额连年增长,且持续高于全市服务贸易出口增速,成为缩小服务贸易逆差的重要动力。其中,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最具出口竞争力,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在海外市场高度活跃,“线上经济”在疫情期间表现出了强大的经济韧性和增长动力。 同时,北京在发展数字贸易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缺少应对新形势的顶层设计。国内已有二十余个省市制定了相关战略规划,北京市级层面还没有针对数字贸易的战略规划和政策集成。二是应对国际局势变化的准备不足。西方国家持续对中国数字企业开展非常规审查、处罚甚至取缔。政府和企业应对危机的合力尚未形成。三是数字赋能产业还不够。北京数据开放总量、数据质量和使用授权等方面落后于上海、浙江等省市;产业数字化水平居上海、福建等省市之后,数字赋能产业还有较大空间。 当前,我市正着力用好“两区”政策,推进建设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建设数字贸易试验区,构建数字贸易跨境服务支撑体系。为推动北京数字贸易加快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 [姚卫海]2021-01-24 14:53:00

    一、强化金融开放和支撑,带动北京数字企业发展 增进与人民银行等部门对接,推动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加快在北京落地。引导在京数字企业聚焦移动基础技术、区块链技术等开展研发平台及应用场景共建,构建数字人民币金融生态。优化数字企业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支持,开展外汇收支便利化改革,适度放宽数字企业对其海外相关机构注资过程中的外汇管制要求。 二、加快推进市属公共数据开放,释放数据资源红利 对全市公共属性数据资源制定开放计划,通过授权许可等方式,推动公共数据资源供需对接。以“数据财政”建设试点为抓手,推动政府部门数据开放贡献度与税收返还、转移支付相挂钩的管理体制。 三、加强数据跨境流动管理和数字营商环境改革 以数字贸易试验区和北京自贸区为载体,探索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试点。加强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贸易、数据资产运营、法律合规、快捷通关等领域的应用推广,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监管体系。进一步将数字营商环境纳入全市“放管服”改革体系,并作为重点任务加以推进。针对数字领域新兴业态制定出台专门的监管指引。发挥北京引领作用,加强对“数字税”规则的前瞻性研究。 四、搭建“一带一路”数字贸易平台,实现抱团出海 建立“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产业地图资源平台,为企业海外布局和数字贸易提供有效信息和政府引导。鼓励头部数字企业参与国际数字贸易规则制定。设立“一带一路”数字贸易平台,提供数字版权确权、评估和交易流程和面向数字贸易企业海外法律、财务、人才等问题的咨询服务。 五、加快京津冀数字化协同建设,助力区域数字企业和数字贸易发展 深化京津冀产权市场发展联盟建设,加快构建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政府数字化治理,区域政务服务信息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推进标准互认,探索建立区域一体化标准体系,深化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助力区域数字企业和数字贸易发展。 谢谢大家!

  • [主持人]2021-01-24 14:53:50

    谢谢姚卫海委员。下面请刘学俊委员代表民盟北京市委发言。

  • [刘学俊]2021-01-24 14:55:23

    我代表民盟北京市委发言,发言的题目是《引领长城运河文化公园建设,构建具有影响力的全国文化中心》。

  • [刘学俊]2021-01-24 14:57:28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推动新时代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增强文化自信的战略决策。2019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我市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文化及文物领域是民盟北京市委长期关注的领域。我们认为北京建设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事关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事关北京国家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代表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一撇儿(长城)一捺(大运河)两大世界文化遗迹在此交汇,交相辉映,绝无仅有。北京长城是全国15省市中保存最完好、价值最突出、工程最复杂、文化最丰厚的段落,八达岭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点,建于1994年的中国长城博物馆是目前唯一的“国字号”长城主题博物馆。大运河北京段是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点,在中国漕运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纵贯千年留下40处遗产保护点,古运河传颂着郭守敬、曹雪芹等科学巨匠和文化泰斗的传奇故事。 但在长城、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上存在着“一落后、一缺失”问题,亟待解决。一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统筹规划落后于沿线各省市区;一是运河国家公园建设缺少一座特色博物馆。为此建议:

  • [刘学俊]2021-01-24 14:59:49

    一、加大统筹,加快进度,完善北京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领导组织体系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责任重大。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提出的方针,完善北京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领导组织体系,统筹北京段长城、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建设、资金使用和运营管理机制。 二、注重文化赋能,聚焦“两馆”实现标志性工程突破 重点建设好以八达岭为平台的“中国长城博物馆”,保持长城文化博物馆“国字号”的唯一性。以通州城市副中心为基点建设“中国运河历史博物馆”。将“两馆”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和年度重点工程计划予以重点保障,工作中加大调度予以推进。加强与中央部委沟通,形成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标志建筑和活动中心。要利用虚拟现实、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建设永不落幕的多语言“数字长城、运河(线上)博物馆”,再现长城、运河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向世界传播。 三、以“冬奥”为契机加强国家文化传播 长城作为世界闻名的文化遗产、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首要标志。“长城脚下的冬奥盛会”是北京的机遇,也是将长城打造成更具传播效益的世界级文化IP的历史机遇。为此,我市要将冬奥筹办和民族文化传播统筹谋划,依托北京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开展长城文化传播“五个一示范工程”(“长城+文化”“长城+体育”“长城+国际合作”“长城+文化衍生”“长城+教育工程”),系统展示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打造长城国家名片,讲好中国故事。 谢谢大家!

  • [王 虹]2021-01-24 15:01:37

    我代表民建北京市委发言,发言的题目是《新阶段、新格局、新思路——关于完善北京市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机制的建议》。

  • [王 虹]2021-01-24 15:07:00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北京老龄事业面临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局以及人口老龄化加速带来的变局。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成为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难题。 近年来,我市以落实《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为抓手,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养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中的结构性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无论是在社区—街(乡镇)—区—市四个层级,还是都市圈层面,都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体表现在:社区层面养老资源难以获得,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小、散、杂,老人参与社区生活缺乏基本制度安排;街(乡镇)层面养老资源难以整合,街道老龄工作缺乏统筹和中长期计划;各区之间养老服务资源难以协调,城六区养老服务资源供给不足,郊区则存在养老机构床位高空置率;市级层面养老资源难以统筹,市级各部门之间、市级与中央单位之间缺少协调联动;都市圈层面养老资源难以协同,养老服务资源统筹规划、政策标准等方面存在体制机制障碍。 面对新阶段、新格局,民建北京市委建议:构建超大城市养老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共治机制,完善大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王 虹]2021-01-24 15:07:42

    一、完善家庭照顾者支持机制,发挥家庭养老基础作用 加强家庭建设,完善老年人维权机制,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出台综合性家庭福利政策,以经济补偿、带薪休假、免费培训照护知识等方式减轻家庭养老负担;通过“时间银行”等机制鼓励社区邻里开展养老服务。 二、建立老年人需求综合评估机制,形成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格局 明确就近使用养老资源、就近入住养老机构的原则,形成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供需对接格局。统筹养老服务供需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老年人的满意度。 三、建立街(乡镇)养老资源统筹协调机制,发挥基层社会治理作用 赋予街(乡镇)更多统筹协调养老服务资源的权力。打通民政养老服务网络与卫健“分级诊疗”卫生医疗网络。建立养老服务资源的转单转介制度,鼓励不同街(乡镇)结对帮扶。将养老机构的疫情防控纳入社区疾控防治体系、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 四、建立多部际、多层级养老服务资源协调发展机制,引导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推动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养老资源共建共享,在各区之间建立利益补偿机制,破除老年人享受跨区域养老服务的障碍。推动央地、军地养老资源一体化建设,推动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养老工作对接,推动养老服务设施双向开放。 五、建立都市圈养老服务资源协同发展机制,推进区域统筹 破除异地养老障碍,实现设施布局、医保结算、人才培养、市场监管等各方面的协同发展。推进都市圈内养老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一体化,加强都市圈重大突发事件联防联控。 综上,我们认为:应从增强首都竞争力、挖掘发展潜力、激发内在活力的战略高度,构建科学完备的特大城市养老服务资源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完善特大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全市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谢谢大家!

  • [林丽颖]2021-01-24 15:08:53

    我代表民进北京市委发言,发言的题目是《推动制造业向高端迈进,促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 [林丽颖]2021-01-24 15:13:25

    近年来,北京市制造业出现了新的变化,呈现一般制造业逐步退出和高端制造业比重不断上升的特征,汽车、电子、医药、装备等四个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占全市制造业营收比重接近六成。空间分布上呈现郊区化特征,五环外制造业从业人员和营收占全市的九成左右,形成了“高技术服务业在中心城区,高技术制造业在平原多点地区”的格局。 北京拥有发展高端制造业的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优势,但制造业集聚效应相对较弱,产业生态有待提升,这不仅部分限制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还会导致科技服务对象和应用场景的缺失,制约创新转化落地,进而会进一步稀释基础研发能力,不利于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为了更好地建设符合首都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促进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相互贯通、延链发展,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提出四点建议:

  • [林丽颖]2021-01-24 15:16:56

    一、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发展,制造业增加值稳步提升 坚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持智能制造、高端制造发展方向,在“十四五”期间保持我市制造业增加值稳中回升,使得三次产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研究高端制造业重大项目计划,压实重点产业区服务企业的责任。在统计、城市体检指标中列入相应评价指标,如高端制造企业研发投入、工业园区地均产出、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等。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北京智能”新名片 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依托“两区”建设,坚持高端、绿色、智能导向,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建立制造业及其关联性生产性服务业综合评价体系,加大高端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利用和融合,做大规模,同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如融资租赁、服务外包、供应链管理等专业化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构建以智能制造、医药健康、产业互联网等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北京智造”新名片。适度保留部分都市型制造业,比如食品加工、高档服装、包装印刷等,并进行智能化、数字化升级。 三、拓展产业空间,优化区域协同布局 利用高端制造业等产业的不同发展梯度,通过产业转移、分工协作等形式,拓展发展空间,形成产业共同体,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特别是在经开区等平原新城地区,盘活利用好现有腾退土地,适当增加工业用地供给。同时,推动新兴产业共同体在雄安新区、京津发展轴、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地协同布局,逐步形成环京城市圈的高端制造业发展带,进一步增强产业布局和市场的粘合度,扩大辐射半径。 四、构建区域创新生态,提升创新活跃度 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布局,改善研发投入结构,提高企业研发能力,鼓励和引导科研机构在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上与企业开展联合攻关。聚焦“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区域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打通基础研究、协同研发、概念验证、产品研发、数据集成、成果中试和产业化等创新链,打造区域性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鼓励引导科技创新成果在京津冀就地转化。 谢谢大家!

  • [李亚兰]2021-01-24 15:20:12

    我代表农工党北京市委发言,发言的题目是《守住好山好水好风光,共建绿色发展“聚宝盆”》。

  • [李亚兰]2021-01-24 15:22:35

    生态涵养区作为首都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我们的大氧吧、后花园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集碳器,为首都生态环境改善和城市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首都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不能让生态涵养区掉队;在我们安然享受蓝天碧水净土时,不能让生态涵养区的群众吃亏。 目前,生态涵养区保护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生态风险依然广泛存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还面临着不少问题短板。 一是系统治理部门统筹不到位。山水林田湖草作为生命共同体,彼此不可割裂。而减少涵养区的生态风险,并非一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当前涵养区保护建设缺少总体规划,各部门之间统筹安排不够,山水林田湖草的一体化治理水平不高。 二是生态补偿协作体系不完善。当前生态补偿体系以市级财政投入为主,市场化、多元化参与不足,长期来看,并不可持续。而补偿范围主要按照流域,进行河流水环境核算,缺少空气质量、碳汇量考虑。 三是绿色低碳发展模式不明朗。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生态保护要求更加严格,涵养区部分原有产业被迫淘汰,村镇经济总量下滑。以休闲旅游、高精尖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形态发展还处于“培育期”,产业带动群众就业的效应不足。

  • [李亚兰]2021-01-24 15:26:08

    对此,我们建议: 首先,编好条例规划——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站在首都生态安全格局,加快出台生态涵养区保护和发展条例,编制保护与建设总体规划,推动生态保护走上法治轨道。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小流域为单元、河流为纽带,制定综合治理规划方案。充分考虑群众的切身感受和对生态环境改善的需求,重点统筹国土江河综合治理和保护,系统推进生活污染治理、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风险防控。按照职能分工,统筹多部门协作完成。 第二,建好体系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和结对协作机制。一方面运用市场机制,开展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成立专项基金、探索水权交易、碳汇交易,调动多方积极性,推动生态保护投入保障由政府“一家扛”转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家抬”。另一方面,没有生态涵养区的优质空气质量供给,就没有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建议对山水林田湖草资源进行摸底调查,综合计算生态服务价值,将优质空气质量、碳汇等纳入生态补偿范围。 第三,领好致富门路——加快绿色低碳生产生活转型发展,让好山好水当饭吃。涵养区保护不能只靠外界“输血”,还得靠自身“造血”,要着力解决涵养区群众就业和收入过低问题。一方面,在坚持生态红线、总量平衡的基础上,开展土地用途置换改革,探索生态保护红线内群众移民搬迁。拿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换取建设用地资源,用修复的废弃工矿用地,置换建设用地;通过河道整治,探索适度利用河漫滩。拓展生产用地空间,让生态生活生产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另一方面,逐步停止当前山区以煤代煤、以煤代柴的高碳污染取暖模式,探索山区绿色低碳能源消费改革,开展现代生物质颗粒新型炉具取暖示范,将取暖与解决山区果林修建余枝堆积、森林防火风险大、生活能源低碳化、取暖成本经济化等结合起来。 生态涵养区的绿水青山,就是首都北京的金山银山。让我们共同努力,切实发挥生态涵养区的“聚宝盆”作用,真正让青山绿水蓝天成为大国首都底色! 谢谢大家!

  • [卢国懿]2021-01-24 15:27:13

    我代表致公党北京市委发言,发言的题目是《进一步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亮出首都“文明范儿”》。

  • [卢国懿]2021-01-24 15:30:5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市委蔡奇书记要求要把无障碍环境建设抓在手上。2004年,北京开全国之先,颁布了《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2019年,推出了《北京市进一步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2019-2021年行动方案》。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从硬件设施看,“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加强,城市道路断点逐渐消除;公共交通更加衔接畅通,“轮椅乘车难”现象明显好转;公共服务场所更加安全便利,“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正在形成;注重科技助推,信息传递、交流障碍逐渐消除。从软件环境看,党政齐抓的局面已经形成;统筹谋划、一体建设的机制已经成熟。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北京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仍存在社会意识需进一步提高、智能化应用不够、法治保障落后等问题。2022年,北京将举办冬季残疾人奥运会,这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要彰显中国风貌、北京文明,更需要进一步优化无障碍设施建设,深化扶残助残意识,营造尊重和关爱残障人士良好的社会导向,让所有残障人士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世界,感受到和谐社会的温暖阳光。

  • [卢国懿]2021-01-24 15:35:30

    为此,我们建议: 一、进一步发挥好规划引领作用。系统梳理已有政策文件、建设标准等,形成互相支撑、框架较为完整的体系。在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统筹政府、企业、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职责分工和协作方式,探讨无障碍公共环境从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使用维护、体检评估和监督反馈的全程运作机制。 二、进一步提升社会共识。不断完善宣传教育措施,切实纳入“网格化”管理体系,普及无障碍设施基本知识,查处占用、损坏、关闭无障碍设施问题,纠改无障碍设施仅为残疾人服务的错误观念,强化全龄友好城市理念,推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行为自觉,让“首善有爱、环境无碍”更加成为社会共识。 三、进一步加强科技支撑。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优势,强化科技化、人性化无障碍服务建设。在智能交通、网站及智能终端建设中推进无障碍技术应用。在政务服务、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等领域推进无障碍服务的具体措施,让所有人都能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便捷、高效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进一步用好冬残奥会“窗口期”。充分运用冬残奥会筹备时机,严格落实城市规划,突出首善标准、首都特色,聚焦难点、堵点、痛点,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着力解决当前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落实重要公共场所、城市交通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特别针对文化、旅游等重要场所,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场馆等公共设施,以能否满足残障人士出行的标准进行检查评估,真正让残障人士去走一走、试一试。 五、进一步增强法律保障。积极推进《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修订,进一步明确相关规定,增加公交枢纽、轨道交通、公交站台与周边道路衔接、过街提示音响、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出租车等,以及医疗、教育、文化旅游、应急避险、社区便民服务等内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推进北京市无障碍公共环境建设,提高首都社会文明水平,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作出应有贡献! 谢谢大家!

  • [沈兴海]2021-01-24 15:38:26

    我代表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发言,发言的题目是《加强青少年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培育,促进科技自立自强》。

  • [沈兴海]2021-01-24 15:41:1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战略支撑”。在新形势下,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充分释放创新活力是当务之急,而加强青少年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育,则是促进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最根本性的举措。 我们认为,科学素养的培育有其独特而规范的方法,仅仅进行知识灌输是达不到良好效果的。很关键的一点是要让青少年有机会进行不同程度的科学实践活动,而且要循序渐进。北京是我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得最好的地区之一。北京市的中小学除了开设国家统一的科学系列课程以外,大多数学校还因地制宜地开设了科学类校本课程、组建科技类社团、举办科技类节日活动等。即便如此,还仍然没有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应有的水平,也和北京丰富的科技资源不相匹配。尤其是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的覆盖面还不足,深度和广度均有待进一步拓展。 为了充分利用北京市的科技资源,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蓬勃开展起来,从而营造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良好氛围,我们在这里提出分层次、分阶段、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 [沈兴海]2021-01-24 15:43:13

    第一个层次,从小学高年级或初中开始直到高中毕业,每个学期每位同学都应聆听两场以上著名科学家的现场或视频报告。高质量的系列科学报告一定会在青少年的心里激起浪花。事实上,这也是人生观教育的第二课堂。 第二个层次,让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能有机会利用学校或社会资源进行开放性实验。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同学们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自己完成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利用科研单位淘汰下来的仪器进行拆解,了解其基本构造并学习相关科学原理。 第三个层次,让10%以上的同学有机会进行“模拟科学研究”。题目虽不难,也无需高级仪器设备,但其科学研究的所有基本要素和过程与真正的科研攻关无异。从实验室安全知识的培训、文献查询、实验数据的规范记录、实验结果的归纳总结,到科研论文的写作甚至学术交流,都要进行基本的训练。 第四个层次,少部分学有余力、创新意识特别强的青少年,可由学校专任科技教师、高校和科研单位联合进行创新科学研究的指导。 以上四个层次的划分,是与青少年不同的成长阶段和他们的不同个性相匹配的。当然,这毕竟只是个相对理想化的方案,具体如何推动落实我们可以和有关部门一起研究探讨。

  • [沈兴海]2021-01-24 15:45:08

    科学素养是综合素质的一部分,需要与其他素养和能力的培育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研究也不是简单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而是美的挖掘和发现过程,是创造性的最佳体现。所以,审美能力的培养对完善人格、塑造一个成功科学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认识到,科学素养的培育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探索出一条清晰的可操作的路径,在基础教育阶段至关重要。由此而上升到科学精神的全面锻造,这更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关乎青少年的人生,关乎国家的未来。科学的精神,在尊重科学发展内在规律时得以彰显,也在一代代科学工作者充满人格魅力的精神状态中完美呈现。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创新则国创新!我们呼吁,从家庭、学校到社会,都要努力营造良好氛围,让孩子们打开自由的心灵,去吸收激发创造性所需的各种天然养分。我们深信,一批批杰出人才定会脱颖而出!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向充满创新活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 谢谢大家!

  • [王 涛]2021-01-24 15:45:52

    我代表台盟北京市委发言,发言的题目是《并肩战“疫”手足情深,助推台胞融入,促进心灵契合》。

  • [王 涛]2021-01-24 15:52:39

    2020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在京台胞逆向而行,主动请缨,勇敢地站在抗疫斗争的前线。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那段日子里,北京市的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用品消耗量巨大,而这些防护用品在废弃后如何安全无害地处理,可能我们很多人都顾及不到,有一家叫做润泰环保公司的台资企业,就承担起了这项艰巨而危险的工作,成为了北京市“涉疫情医疗废物”与“涉疫情生活垃圾”的定点处置单位。面对当时急剧增加的处理任务,以及防疫工作的紧迫性和特殊性,润泰环保公司全员放弃春节休假,冒着严寒天气加班加点,全力以赴增加运力,确保每日医废及垃圾处置量达到65吨,有力保障了北京各大定点医院、隔离点、进京口岸的疫情防控工作。 在去年春节期间,还有不少台胞留在北京过年,在北京求学、毕业后留在这里工作并成家的台湾青年陈文成就是其中一位。当时,他了解到居住的小区正在招募社区防疫志愿者,在与怀有身孕的妻子商量后主动报名,社区书记得知了他的台胞身份很是惊讶和赞赏,亲手将志愿者的红袖标套在了文成的胳膊上。执勤期间正赶上北京暴雪,值夜班的文成冻得实在站不住脚,手冷了使劲搓一搓,脚冷了用力跺一跺,但每每听到居民们道出“辛苦了”的时候,文成就会感觉自己像一名哨兵,心里热腾腾的。他说:自己在这个小区生活了五六年了,平时很少跟邻居们打交道,这次担任志愿者,与小区的大部分居民都熟络了起来。 还有一位台湾阿美族青年杨品骅,来北京打拼了12个年头,如今经营着一家民族音乐餐饮店。疫情期间,他选择拿起镜头,用视频记录下身边北京百姓抗击疫情的珍贵画面,讲述大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温暖的坚守与默默的努力,短视频在台湾点击量接近20万,为台湾民众展现了一幕幕真实、感人的北京“抗疫”景象。

  • [王 涛]2021-01-24 15:52:57

    这些只是疫情期间众多在京台胞的缩影,人们面对危难,挺身而出,自愿作为这个城市的一份子,尽自己的一份力,体现出了对北京浓浓的深情厚谊,这份情感弥足珍贵,令我们动容,更值得我们珍惜。当前,两岸关系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台湾当局试图“倚美抗中”,并利用疫情挑拨两岸人民感情,阻绝两岸交流,我们也能听到各方面对两岸关系发展形势的不同声音。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习总书记强调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 北京作为首都,更要在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中,起到榜样、示范、引领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在情感层面,厚植在京台胞对北京的深情,真正把台胞当作自己人看待和相处,拉进广大市民与台胞的心灵距离,使台胞们融入首都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政策层面,继续深化、细化和实化惠台举措,使北京市“55条措施”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真正走进台胞的心里。 我们也建议,以常住台胞居住较为集中的社区作为工作重点,将常住台胞纳入城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视野,以吸引台胞进入业主委员会、聘请热心公益事业的台胞担任社区居委会主任助理等方式,及时反映台胞们的心声诉求,为社区中的两岸民众搭建起更畅通的沟通“桥梁”,把两岸交流合作的“触点”伸向最基层,从而找到符合两岸民意的“最佳结合点”,真正让台胞安家京城、融入北京、爱上大陆,促进两岸经济与社会的融合发展。 谢谢大家!

  • [孙陶然]2021-01-24 15:54:05

    我代表北京市工商联发言,发言的题目是《培育更多独角兽企业应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抓手》。

  • [孙陶然]2021-01-24 15:56:54

    创新是国家和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独角兽企业则是展现创新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和名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特别提到要积极培育硬科技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未来,北京市应以培育发展独角兽企业为抓手,壮大发展新动能,助推经济新增长,进一步把我市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独角兽创新之都”。 目前,北京市独角兽企业总体现状: 一是企业数量多。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显示,我国共有227家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居全球第二。其中,北京是“全球独角兽第一城”,共有93家。 二是发展速度快。北京独角兽企业数量增长趋势从2010年开始不断加快,26家独角兽企业都是在近一年成立。 三是市场估值高。全球独角兽企业的前十名估值占比28%,其中3家来自北京。从全国来看,北京市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达26490亿元,占比43.3%以上。

  • [孙陶然]2021-01-24 15:58:17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市独角兽企业发展和创新创业生态还存在一定短板和弱项。 在独角兽企业自身发展方面:一是企业间发展尚不均衡。45%的企业估值刚达到独角兽门槛,排名前十的独角兽企业估值占比近四成。二是企业自我造血能力相对缺乏。市统计局1-10月对58家独角兽企业的统计数据中,40家企业亏损,其中20家亏损亿元以上。三是风险防控还需加强。近期发生的蛋壳公寓“爆雷”事件,暴露出部分企业盲目追求市场占有率与扩张速度的问题。在创新创业生态方面:一是高端人才落户、子女入学难度大、链条长、条件多,企业引才留才手段匮乏。二是参与基础研发、核心技术攻关、应用场景机会较少,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在北京较难落地。三是现有扶持政策往往头部有、尾部有,独角兽等中等规模企业常处于“两头够不着”的窘境,享受到的惠企政策较为有限。

  • [孙陶然]2021-01-24 16:00:16

    为了充分激发独角兽企业的创新活力,加快推进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实现首都高质量发展,我们建议: 一是优化创新创业生态。进一步开展独角兽企业联系服务工作,建立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数据库,及时准确掌握企业发展动态,精准定制“一企一策”服务包,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机制,畅通高端人才落户和子女入学的绿色通道,完善医疗、住房、税收优惠等配套政策,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内外高端人才集聚北京。多关注、发现潜在独角兽企业,积极开展培育引导工作,为我市独角兽企业创新发展接续力量。 二是激发企业科技创新主体活力。我市《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实施,围绕新基建、新场景、新消费、新开放、新服务等出台政策,系统推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下一步,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条件,既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协调作用,鼓励支持独角兽等民营企业参与核心技术攻关、应用科学研究,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 三是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企业家的格局决定了企业的未来。面对新发展形势、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企业家要争做时代的弄潮儿,带领企业迎难而上、勇攀高峰。要守法诚信经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在经营好企业的同时,主动投身光彩事业和慈善公益事业,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发挥更大作用,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谢谢大家!

  • [黄殿琴]2021-01-24 16:01:12

    我代表无党派人士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发挥知联会平台作用,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

  • [黄殿琴]2021-01-24 16:03:24

    我市党外知识分子有520万左右,占全市知识分子总量的85%,而且是层次高、影响大,不乏名家、大家和各领域各行业领军人物,不仅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也在国家各项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以下简称:知联会)作为联系党外知识分子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知联会载体建设,先后建立了81个知联会,包括市知联会,16个区知联会,39个高校知联会,19个国企知联会,1家商务楼宇知联会,北京知联会国企、卫生、中关村科技园区、社科联、文联等5个分会,逐步建立起上下衔接、条块结合、运行规范、充满活力的全方位立体式知联会工作平台。 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明确了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如何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为推进首都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党外知识分子数量规模庞大、职业类型多样、社会流动频繁,凝聚共识有不小难度。同时,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抓手,平台载体利用不充分,一定程度上存在组织运行和活动开展缺乏科学规划、随意性较大这些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准确把握知识分子的思想特点和行为规律,仍然沿用传统的方法开展工作,就很难取得实效,这就对更好地发挥北京知联会平台载体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 [黄殿琴]2021-01-24 16:05:29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要引导广大党外知识分子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精心设计主题教育、专题讲座和理论培训,坚持贴近无党派人士、贴近时代,精心设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坚决克服那些把讲政治消极化、肤浅化、功利化、庸俗化的做法,把思想工作做到大家的心里。 二是创新教育方法。注重线上线下结合,推进网络思政,把党的大政方针、统一战线理论政策转化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节奏明快的精品节目。整合利用各系统教育资源,创建网络教育平台,形成线上线下互动交流,有效扩大覆盖面和时效性。发挥榜样的力量,鼓励优秀党外知识分子讲好“党外高知”好故事,在同伴教育中凝聚政治共识。 三是打造品牌活动。市知联会专门设计了“五荟”模式,初步实现了政治引领、自身建设和履职尽责有机统一。具体来讲,就是通过“知政荟”广聚政治共识、“知书荟”强化自我教育、“知智荟”助力改革发展、“知文荟”引领核心价值、“知友荟”实现合作共赢。例如:“知政荟”积极动员知联会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传达中央和市委精神,进行思想交流、征集议题、听取意见,充分激发党外知识分子的参政议政积极性。 四是加强联谊交友。要在“联”字上做足文章,促进知联会成员间、成员和领导干部间、知联会和其他组织间交朋友、密联系,形成北京知联会内部纵向联动、基层知联会横向传动、各领域互动的新模式,逐步实现对不同领域党外知识分子的有效凝聚。 五是提升建言献策。充分发挥好北京知联会智囊团、人才库的重要作用,围绕重大热点问题、瓶颈问题,通过“小切口”反映大问题,抓住亟需解决的痛点问题、难点问题,以小见大地用高质量精准建言献策,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献计出力。 谢谢大家!

  • [黄永光]2021-01-24 16:06:15

    我是特邀界的政协委员,我来自香港,我的发言题目是《关于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对外传播水平的建议》。

  • [黄永光]2021-01-24 16:09:1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国家第一次为建成文化强国提出具体时间表。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日趋复杂,我国在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例如很多欧美国家的孔子学院被迫关闭、境外一些媒体不断污名化中国等。习近平主席说,“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现在我们把前两个问题解决了,必须下决心解决‘挨骂’的问题。”为此,围绕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家软实力,增强我们的国际话语权,我有以下几点想法与大家分享。

  • [黄永光]2021-01-24 16:14:52

    第一,打造文化强国,集中统筹文化产业的内容输出。北京文化资源丰富,博大精深,如果可以集中统筹,把国家所需要的抽象的观点和概念,通过创意变为具体的场景、故事和产品,将会大幅助力国家软实力的输出。像美国的迪斯尼、好莱坞,日本的卡通、漫画,还有苹果和耐克等,都是用故事和产品的形式输出,对一代又一代,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 我们留意到,近年比较流行的几部美国电影包括《爱乐之城La La Land》,地方广电都有参与拍摄,实现了中国出品方在奥斯卡主要奖项上的零突破,值得北京借鉴。北京电广传媒实力强大,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和境外媒体的合作,进入国际主流传播平台,放大北京形象和北京声音的国际影响力。 第二,善用新技术,改进海外推广模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从以前的单向传播变成了细分化传播。我们做文化输出的时候,也应该把受众高度细分,内容精准投放。建议北京可以带头成立一个基金集中统筹,结合政府资源和商业资源,配合新技术,孵化和培育不同层面的KOL,针对不同对象,各司其责,产生协同效应。 第三,北京作为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国际资源丰富,经常性地举办国际盛事和活动,是体现国家实力、展示国家形象的极好机会。北京应该善用这些契机,让国际活动成为国家良好形象的输出平台,助力扭转西方媒体对中国的片面报道及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例如将要在2022年举办的冬奥会,北京是全球唯一一个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备受关注。目前,北京市各项筹备、预热活动搞得红红火火。这些活动应该传播出去,让世界知道。建议可以在国际著名报刊买固定版面,在国际著名通讯社买固定栏目,开辟如“冬奥—北京时间”“冬奥—北京之声”“奥运—北京知旅”等板块。这个方面,我们境外企业可以发挥优势,帮助牵线搭桥,提供人脉资源,以及经费上的支持。当然,这些版面,是以人们感兴趣的冬奥为由头,但实际上应该报道北京的历史文物、人文故事、百姓生活,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送中国民众的幸福。

  • [黄永光]2021-01-24 16:15:34

    我们也了解到,北京市正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联合筹办未来五年“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的评选。这个评选活动第一次选址中国,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近年来北京市下大力气做中轴线的申遗保护工作,这正是宣传北京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好机会,应该好好把握。 作为北京市政协委员,我也呼吁所有的港澳委员都可以利用好自己作为境外人士、政协委员以及自身职业等三重身份,发挥多年来在北京参政议政的经验,认识优势,做好宣传大使。我们比其他境外人士更了解国家的发展实际和政治生态,都可以利用自己的声音去影响各自的社交圈,尤其是国际友人的社交圈。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外宣力量多作贡献。 谢谢大家!

  • [李志起]2021-01-24 16:17:18

    我是工商联界的政协委员,我的发言题目是《强化京津冀产业协同,加快构建世界级城市群》。

  • [李志起]2021-01-24 16:19:08

    都市圈和城市群是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空间载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区域发展差距逐渐缩小,但从总体上看,城市群的内在联系还不够紧密,不同规模城市间的分工合作还需要加强,首都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一是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主要表现为河北与京津二市的差距较大。二是产业结构差异明显。北京的产业结构逐渐进入了后工业时代,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绝对主导的知识型和服务型地区;天津逐渐演变为工业型和服务型并重的潜力城市,第三产业逐渐兴起;河北的产业结构处于以工业为主导,服务业为辅助的较低的状态。三是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十分艰巨,环境资源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 [李志起]2021-01-24 16:20: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产业协同是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支撑条件之一,建议: 一、加强产业协同顶层设计。由国务院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牵头,联合三地编制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专项规划,明确三地产业定位和区域重点产业的产业链各环节分工,按照“谋划布局一批、转型升级一批、超前储备一批”的原则,加快提升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聚焦半导体、5G场景应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在“十四五”时期谋划一批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项目,以重大项目带动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高地。 二、积极发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有序退出高耗能、高耗水传统产业的同时,以技术改造、工业设计、两化融合为抓手,坚持高端、绿色、智能导向,依托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钢铁、石化、汽车、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区域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北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基础优势,加快培育数字产业集群。依托现代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向周边延展,辐射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 三、紧抓新兴产业战略机遇。本区域内市场主体要抓住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定位,聚焦量子信息、纳米技术、石墨烯材料、生物技术等前瞻领域交叉学科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开展联合攻关,为未来京津冀培育新业态、发展新产业提供超前技术储备。 四、共同锻造产业创新链。推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融合,聚焦“十四五”时期京津冀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建设区域性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京津冀区域性重大技术需求供需对接平台。成立若干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争取成立区域政策性金融机构,鼓励和引导科研机构在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上与企业联合攻关。 五、完善产业合作空间布局。围绕“2+4+N”的产业合作格局,近期重点推动区域新兴产业在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京津发展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地协同布局,着力构建产业定位与城市功能相吻合、产业布局与城市空间布局相协调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 谢谢大家!

  • [佘京学]2021-01-24 16:21:20

    我是科学技术界的政协委员,我的发言题目是《探索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 [佘京学]2021-01-24 16:24:55

    “十四五”规划编制的逻辑起点和内外部环境与过去五年规划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建议充分发挥北京巨大的制度优势、领域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一、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率先推动新型举国体制在北京落地实施 围绕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创新领域,对接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建设新型举国体制示范区。一是建立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牵引的创新资源统筹新机制,在国家顶层设计的整体推进下,以北京市优势资源为基础,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目标,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整合院市、央地、军地优势资源和大科学装置开展集中攻关,解决人才集聚、创新协同等关键问题。二是形成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新模式,建立综合性的国家实验室机制与领域性的新型研发机构、交叉研究平台相互补充的科研组织体系,在条件成熟时,也可将新型研发机构和交叉研究平台纳入国家实验室建制。三是建立“三城一区”协同发展新机构。在市级层面建立“三城一区”协同发展的统一管理机构,推动“三城一区”有效对接,促进中关村一区多园协同发展。四是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揭榜挂帅新机制,把需要攻关的关键核心技术任务挂出榜来,让各类创新主体揭榜挂帅,形成勇于攻坚克难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浓厚氛围。 二、将领域优势转化为创新生态优势,打造全球创新网络重要结点城市 充分发挥北京学科齐全、科研机构密集和产业体系发达的优势,构建良好创新生态。一是优化北京自身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包括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优化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精尖产业,打造科技创新的产业基础。二是提高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推动建立企业有序流动管理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将引导企业合理流动与保障北京税源更好结合,支持企业构建管理中心、研发中心、资本运营中心;强化策源效应,深化京津冀创新协同。三是增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全球影响力。加强同各国科研人员的交流合作与联合研发,集聚一批高水平国际化的科技人才和研发机构;在5G、高端芯片、人工智能等关键环节进行超前布局;牵头组织全球前沿技术联盟,在国家战略支持下发起全球研发计划,打造全球创新网络重要节点城市。 三、将人才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充分释放人才红利 注重发挥北京人才优势,将人才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一是建立国际化人才发展新机制,多渠道吸引国际化人才,为海外华裔科学家回国工作提供更多便利,运用市场化机制招募全球顶尖科学家和人才团队,为科学家搭建事业发展的平台,提供良好的类海外生活环境。二是建立全球顶尖战略科学家领衔的科技创新平台,破除外籍科学家承担国家科技项目的障碍,为外籍科学家更好融入本地学术环境创造条件。三是建立有利于科学家安心科研的学术评价新机制,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勇于创新的氛围。 谢谢大家!

  • [吴 晨]2021-01-24 16:26:06

    我是无党派人士界的政协委员,我的发言题目是《构筑统一数字底座,推动数字孪生城市建设》。

  • [吴 晨]2021-01-24 16:28:08

    北京市“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数字孪生城市,高标准构建城市大脑和网格化管理体系”。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数字孪生则是智慧城市的新起点,赋予城市智慧化重要设施和基础能力。 当前的智慧城市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缺乏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在应用场景建设过程中造成基础数据与平台的重复建设、重复投资;二是数据融通整合能力不足,缺乏统一的数据平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的数据资源融通成效差;三是智慧感知治理能力不足,新技术在数据采集中的利用率不高,数据质量、丰度、可利用性不足,治理平台的仿真预测能力较弱,须全面提升智慧治理水平。 加快北京的数字孪生城市底座建设,是助力城市科学决策的先进手段,是促进北京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先导区和示范区的有效途径,是培育创新型企业和高端人才的重要举措,将聚集一大批高端科技人才,激发一大批集成性、原创性科技成果井喷式涌现,培育一大批创新型企业,甚至可能孵化出独角兽企业,是引领带动其他城市和地区建设数字孪生城市的先导实践,将为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激发强大动能,推动北京数字经济的发展,助力北京占领全球数字科技的新高地。

  • [吴 晨]2021-01-24 16:29:51

    为此,建议: 一是构筑数字底座。建议完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建立统筹推进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组建管理和运营于一体的专业化团队,构筑并维护数字孪生城市底座。即将到来的“全真互联网”时代,所有城市场景的营造均建立在统一的数字底座之上。数字底座融合多源异构的全空间三维数据,建立实时映射的城市信息模型与物联感知体系,构建城市运行与管理“一张图”,实现城市全要素的数字化和语义化,城市运行全场景的实时化和可视化,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和协同化。 二是拓展应用场景。未来的应用场景应包括数据的集成分析与实时呈现,规划管理中的智能研判与决策支持,城市精准体检以及数字经济、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建议全面拓展、积极创造数字底座应用场景,鼓励升维场景创新应用,分别建立支撑规划、建设、管理的应用体系,提供更易用、更开放、更高效的开发平台及工具链,覆盖场景交互、实时渲染、动态数据处理等全流程。坚持基础研究与创新实践并行,强化产业生态合作,加快成果转化,实现知识集成、技术集成、数据集成、应用集成。 三是推动试点先行。建议加快构建北京的数字底座,率先推进92.5平方公里首都功能核心区、155平方公里城市副中心等重点片区的先行先试。力争到2022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带动效应强、智慧治理成效显著的数字底座示范区,探索出一条数字孪生城市发展路径。 四是明确实施步骤。基于数字底座,建议形成数字孪生示范区“三阶段”行动计划。第一阶段实现数据集成分析与实时动态呈现,第二阶段实现数字孪生体与规划管理系统和城市管理系统的对接,初步建成管控平台,第三阶段实现交互分析,具备较强的仿真预测和虚实融合互动能力,助力孪生城市的协同“共智”。建成后将持续进行系统的全面迭代升级。 谢谢大家!

  • [主持人]2021-01-24 16:32:15

    谢谢吴晨委员。各位委员,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大会的发言就到这里。会后我们将把发言材料汇总报送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以供研究、决策、参考。 今天会议的议程进行完毕,再一次感谢市委市政府的各位领导。 现在休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