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好改革路 奋进新时代”北京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发布会—数说北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闻发布会

    2018年12月7日(周五)下午14:30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召开“走好改革路 奋进新时代”北京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发布会—数说北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闻发布会。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等有关单位领导出席发布会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出版大厦9层

庞江倩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方晓丹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总设计师、新闻发言人
记者

更新时间:2018-12-07 15:35:03
  • [主持人]2018-12-07 14:41:47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参加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北京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砥砺奋进,阔步前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了向新闻媒体朋友介绍北京市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从今天开始,北京市新闻办将召开“走好改革路 奋进新时代”北京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发布会,邀请北京市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社会人士出席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北京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的领导通过数据向大家介绍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北京市的发展和变化。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首场新闻发布会的各位领导: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庞江倩女士,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总统计师、新闻发言人方晓丹女士。两位发言人是各位记者朋友的老朋友,经常出席我们的发布会。下面首先有请庞江倩副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 [庞江倩]2018-12-07 14:45:22

      尊敬的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下面我就从统计部门来说,用统计数据来介绍一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北京经济发展方面发生的变化《改革开放四十年,首都经济展新篇》。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幕。40年来,北京坚定不移地推动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转变。一、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北京沿着党中央指明的方向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驶上快车道,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持续较快增长。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01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78年的41.2倍,年均增长10%。“十二五”以来,随着经济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高速换挡,增速保持在6.5%-7%的区间,增长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经济总量连续迈上新台阶。改革开放之初,北京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08.8亿元,1994年达到1145.3亿元,从百亿元提高到千亿元用了16年时间;从千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万亿元只用了13年,此后用了6年时间在2013年超过了2万亿元,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014.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13万元。1978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257元,1994年超过1万元,2014年突破10万元。2017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8994元,与1978年相比,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4%。

  • [庞江倩]2018-12-07 14:47:28

      二、服务业主导地位确立,产业呈“高精尖”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定位和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北京的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调整为服务业主导,产业内部结构呈现高端化特征。确立“三二一”产业结构。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市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基本确立。2017年,三次产业的比例为0.4:19.0:80.6。与1978年相比,第三产业比重提高56.7个百分点,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主要带动作用。产业内部结构向“高精尖”发展。农业发展从传统种植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2017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8.3亿元,是1978年的26.8倍,年均增长8.8%;农业的生态屏障作用凸显,2017年全市农业生态服务价值达到3635.5亿元,比2010年增长18.6%。工业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转变,2017年汽车、电子、医药等高端制造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40.6%。服务业发展正在经历由规模扩大向结构优化的转变,以金融、信息、科技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0.6%,比2005年提高14个百分点。

  • [庞江倩]2018-12-07 14:51:13

      三、消费主导经济增长,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消费成为第一引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阶段发展重心不同,北京的需求结构经历了消费投资交替主导、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到消费主导的变化。到2007年,北京消费率超过投资率,标志着北京经济增长由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向消费趋于主导过渡。近10年消费率不断提高,2017年达到60.1%,高于投资率21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5%,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消费市场繁荣活跃。2017年,全市实现市场总消费额23789亿元,其中,实现服务性消费额12213.6亿元,占市场总消费的比重达到51.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75.4亿元,是1978年的262倍,年均增长15.3%。商业业态更加多元化,超级市场、购物中心、网络购物等相继出现,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对经济的贡献也日益增强。2017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5%,比2014年提高4.5个百分点。投资促进结构优化和城市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978年的22.6亿元扩大到2017年的8948.1亿元,年均增长18%。产业投资优化促进了全市结构升级。第三产业投资年均增长20.1%,快于全市投资增速2.1个百分点;2012-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累计完成投资914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由2012年的20.1%提高至2017年的22.5%。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促进了城市建设、环境改善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全市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5万亿元,年均增长18.4%;其中,公共服务业、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领域投资年均分别增长21.2%、19.3%和19.2%。2017年,交通运输、公共服务业和能源领域投资分别占基础设施投资的44.5%、23.3%和16.8%。

  • [庞江倩]2018-12-07 14:52:46

      四、创新发展动力增强,发展方式向减量集约转变。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17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为1579.7亿元,与1996年相比增长36.7倍,年均增长18.9%;R&D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5.64%,比1996年提高3.32个百分点。创新产出能力不断增强,2017年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9.9万件,是1986年的185.4倍;发明专利占专利申请量的比重由1986年的31.6%上升至2017年的53.3%。经济发展方式向减量集约转变。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结合自身实际,深入落实中央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201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的重要讲话精神,北京成为国内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的城市。几年间,全市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城市发展深刻转型,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向减量集约转变。2017年全市劳动生产率达到22.7万元/人,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78年的14.5倍,年均增长7.1%。经济发展更加绿色低碳,2017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264吨标准煤/万元,不足1980年的1/50,年均降幅达到5.4%。

  • [庞江倩]2018-12-07 14:53:33

      五、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消费水平显著提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了从百元到千元再到万元的跨越式增长。改革开放之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65元和225元。随着改革成果更多惠及百姓,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于1986年和1988年突破千元大关,2000年和2008年分别突破万元,2015年和2014年分别突破5万元和2万元。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7230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62406元,是1978年的170.8倍,年均增长 14.1%,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240元,是1978年的107.8倍,年均增长12.8%,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6.8%。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升。改革开放之初,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360元和185元。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于1986年和1991年突破千元大关,2002年和2010年分别突破万元。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7425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0346元,是1978年的112.1倍,年均增长12.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810元,是1978年的101.7倍,年均增长12.3%。居民消费结构全面优化升级。用于满足基本生活的生存型消费支出比例快速下降,用于提高生活质量的发展型消费支出比例不断上升。2017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19.8%和24.7%,分别比1978年降低38.9个和38.5个百分点,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在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31.8%和30.5%,比1998年分别提高7.7个和 6.2个百分点。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回望40年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北京成绩斐然;展望未来,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推动改革开放,奋力开创首都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谢谢大家!

  • [主持人]2018-12-07 14:55:09

      刚才庞局长通过权威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翔实的数字向大家介绍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改革开放在京华大地硕果累累。下面把时间交给记者朋友,请大家提问。

  • [记者]2018-12-07 14:56:30

    北京商报记者:刚才听了庞局的发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发展蛋糕做大了,请问方总,老百姓收入发生哪些变化?

  • [方晓丹]2018-12-07 15:02:05

      谢谢你的提问。确实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的收入也是跟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水涨船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365元攀升到2017年6.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仅仅只有225元攀升至2017年的2.4万元。这是简单的两组数字,但是这两个数据不简单,因为意义非凡,可以说重达千钧。这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在民生改善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几代人通过不断的奋斗交上的亮眼答卷。我再补充介绍一下居民收入变化在四个方面的特点,也就是增速快、来源多、惠民实、受益广。一是增速快。通过四十的年的发展,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1978年提高了170.8倍和107.8倍,居民收入基本上与经济发展同步,40年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只有数百元达到一千元,再达到万元,再达到数万元,这是非常显著的历史性的变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千元至万元(1986-2000年)用了14年,从万元至5万元用了15年(2000-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千元至万元用了20年(1988-2008年),从万元至2万元用了6年(2008-2014年)。老百姓的收入可以说随着经济发展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二是来源多。一方面,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就业的形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劳动力市场旺盛,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不断增加 ,农民工可以进城务工。居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成为增收主力军。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3.5万元,在居民各类收入中的占比和贡献率均超过一半以上,可以讲工资性收入主导了居民收入整体的变化趋势。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准入条件逐渐放宽,特别是近年来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人们经商、办企业日益活跃,居民经营净收入得到稳步增长。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比2005年年均增长8.2%。再一方面,财产净收入成为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投资渠道的拓宽,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25.2%,增速高于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14.5个百分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12.6个百分点。

  • [方晓丹]2018-12-07 15:05:49

      刚才介绍的三个收入来源和下面要介绍的转移净收入共同形成我市居民收入多点支撑的格局。三是惠民实。下面介绍社会保障造福民生方面的一些情况。上世纪90年代以来,社保改革实现基本覆盖,从这方面得到的收入,也就是转移净收入为增收注入新动力。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1.1万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10.2%,成为第二大收入来源,增速和比重在4 类分项收入都排在第2位,成为居民增收的亮点。特别是在关心低收入群体和特困人群上,北京市委市政府坚持办实事,解民忧,特别是通过加大对农村地区重点贫困对象的精准帮扶力度,制定出台并落实社保、低保、就业、社会救助等民生政策,中低收入群体获得感明显增强。从1992—2007年,北京市每年都为离退休人员增加基本养老金,而且增加的数额也在逐年加大。2017年职工最低工资、失业保险金最低标准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为2000元/月、1292元/月和900元/月,比1996年分别提高6.4倍、5.8倍和4.3倍。

  • [方晓丹]2018-12-07 15:06:37

      四是受益广。中等收入群体扩大,“橄榄型”收入结构逐步形成。2017年,我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3-8万元的家庭占比超过6成以上,比2011年扩大20.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平均线以上的家庭比重超过4成,比2011年扩大1.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精准扶贫持续发力,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速快于全体居民。2017年,全市20%低收入户收入为2.2万元,同比增长9.7%,快于全市居民收入增速0.8个百分点。其中,农村20%低收入户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10314元), 相比2001年年均增长11.2%,快于农村居民平均增速0.7个百分点。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群体都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

  • [记者]2018-12-07 15:07:14

    北京日报记者:刚才您提到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创新发展动力增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请具体介绍一下创新的具体情况?

  • [庞江倩]2018-12-07 15:10:01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科技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在促进全市经济转型发展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关于创新从相关数据来看,有这么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这个大幅提升也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新投入在持续增加,而且是保持着较高的水平。2017年全市研发经费的支出比1996年增长了36.7倍,年均的增长18.9%。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是5.64%,也是保持在全国领先的地位。二是从创新能力来看,我们的各类科技人才集聚。2017年全市研发人员达到39.7万人,人员比2000年增长了3倍。在北京两院院士占全国一半左右,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这几个数据也反映北京各类人才集聚。三是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2017年,各类企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的支出达到了618.4亿元,这个数据占全社会的研发经费支出比重39.1%,也就是将近4成,比重比2000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也反映出企业的创新实力在增强。从2017年做的北京市企业创新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我们有四成企业开展了创新活动,这个创新率在全国是居于前列的。这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 [庞江倩]2018-12-07 15:14:06

      第二,创新的产出成效显著。创新成果非常丰富,产出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可以通过我们的专利申请量数据看到。2017年北京专利申请量18.6万件,这个数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17倍。在专利申请量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的更快,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了28.1倍,年均增长21.9%。这个也反映出专利质量在提升,发明专利占当年专利申请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33%提高到2017年的53.3%。2017年末,北京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是94.6件,这个水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6倍。第三,创新驱动作用也是进一步增强。这个驱动作用也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引领作用越来越突出。2017年中关村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2.2万家,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26.2%,与2010年相比提高了。二是创新创业蓬勃开展,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也在加快形成。尤其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也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的热情。2017年,全市新设的科技型企业7.6万家,比2010年增长了1.7倍。同时,科技创新也催生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加快发展,也有利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融合发展。三是科技辐射的能力在不断增强。2017年,全市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达到了4485.3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31倍,年均增长也是22.6%。北京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是占到全国三分之一。在技术合同成交额中流向外省市的占比超过一半,达到51.9%。这个比重比2000年也是提高了5.2个百分点。这就是从相关数据来看,北京创新有三个方面的特点。所以我们说,改革开放以来,创新在北京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强,为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 [记者]2018-12-07 15:16:52

    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刚刚您提到,40年间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了从百元到千元再到数万元的跨越式发展,这也是北京经济发展长河的一个缩影。请问方总,百姓消费又随之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 [方晓丹]2018-12-07 15:19:26

      确实40年了,老百姓的腰包比以前鼓了,我这里有一组储蓄方面的数据。全市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由1978年的9.3亿元到2017年突破3万亿大关,增长3200多倍。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全市消费品市场应该说不论是从供给端还是需求端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满足温饱到消费品极大丰富,再到追求生活品质,折射出百姓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百姓消费的变化我想用“品类齐全”“品质升级”“品位提升”来概括。第一是品类齐全。从“穿”来说,我们从改革开放初期大街上多是蓝色、灰色装扮,款式非常单独,发展到现在穿着上基本上成了时尚之都,衣品色彩丰富,北京本地的品牌像雪莲、白领、威克多等品牌占据国内各大商场专柜,爱慕、吉芬等品牌畅销海内外。以前一身衣服穿四季,现在不少人天天换新装,面对琳琅满目的衣柜不知道穿哪件好。再从“用”和“行”来说,彩色电视机、移动电话、家用汽车等家庭耐用消费品数量从无到有,品牌从少到多,档次从低端到高端,市场覆盖面从城镇到农村,极大地满足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市居民家庭极少拥有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2017年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50辆,平均每两个家庭就拥有一辆汽车,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38辆,比城镇居民略少一些。彩电、空调、移动电话实现全覆盖,家家户户都有,而且平均起来,每家拥有的都不止是一台。原来新人结婚的老三件“彩电、冰箱、洗衣机”退出历史舞台,蜜月旅行、婚房、婚车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新追求。百姓消费水平有了切实的飞跃,消费产品有了更多的选择。

  • [方晓丹]2018-12-07 15:21:24

      第二是品质升级。消费结构基本改变了以吃穿等生存型消费为主的单一格局,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支出比重不断上升。2017年全市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均在25%以下,具体数据刚才庞局业介绍了,和1978年相比都降低了将近40个百分点,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旅游、教育、文化、娱乐、养老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2017年城镇居民发展享受型的消费支出比重均超过3成,比1998年均提高了接近5个百分点。再看居住条件的改善,住房上实现了从全民蜗居到基本适居的跨越,很多普通人家,包括农民居民纷纷从狭小的平房、筒子楼搬到宽敞明亮的楼房,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3平米,农村居民达到45平米。再从消费的品牌和消费品来源来看,大量国外品牌消费品、跨境电商零售平台进入国内市场,许多大超市开辟了进口食品专区,比如说可口可乐在改革开放之初曾经是食品里的奢侈品,但是现在只不过是老百姓家庭对于众多可选饮料中的一种。南太平洋的海鱼、日本的马桶盖、美国的生物疫苗飞入寻常百姓家。百姓中高收入群体呈现高端化、全球化的消费趋势。

  • [方晓丹]2018-12-07 15:22:50

      第三是品位提升。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百姓更加青睐健康、便捷、优质的消费理念。原来都没有听说过的橄榄油、牛油果、三文鱼等都被更多的人提及;以个性化、体验化为特征的服务性消费发展非常迅猛,“一刻钟社区”深入人心,团购、外卖、移动厨房等新兴业态深受欢迎,城乡居民服务性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超过一半以上。线上消费盛行,像“618”“双11”“双12”等线上狂欢的销售额连年飙升,便捷的网络消费成为老百姓记账本上常见的身影。2017年,北京市居民人均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或服务支出近千元,较2013年增长1.6倍,年均增速高出同期全市人均消费支出增速20.3个百分点。以上我就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老百姓消费40年来的一些变化特征。

  • [记者]2018-12-07 15:23:59

    香港大公报记者:从资料中看到,北京第三产业服务占比已经达到80%,能否具体介绍一下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一二三产业结构具体调整的变化?

  • [庞江倩]2018-12-07 15:26:19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城市定位和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北京也在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变化,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认识。第一,从三次产业比例变化来看,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变。经济发展实现了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转变,这是从三次产业变化来看。在改革开放之初,北京是一座工业化的城市,当时第二产业占比最高,占到全市经济的71%,第二产业中工业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到64.5%,所以说当时工业居于主导地位。而当时第三产业占比占到23.9%,第一产业占5.1%,当时的产业结构是“二三一”的产业结构。随着城市定位的变化,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也是开始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全市经济中的占比不断提高。到1994年,第三产业占比达到了49.1%,超过了第二产业的比重,这时候第二产业是占45.1%。“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在1994年基本确立了。之后,第三产业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到了1998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60%,2005年超过70%,到2016年超过了80%,到2017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80.6%,应该说服务业在全市经济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 [庞江倩]2018-12-07 15:29:19

      第二,从三次产业内部结构来看,内部结构的调整呈现了高端化的特征。从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在改革开放初期,服务业是以住宿、餐饮、商贸等传统行业为主,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以现代科学技术,尤其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到2005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经济的比重是46.6%,到2017年现代服务业的比重达到了60.6%,2017年与2005年相比提高了14个百分点。在现代服务业中,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逐渐成为北京服务业的主要带动力量。这三大行业应该说都是资本知识密集的高端行业。2017年三大行业实现的增加合计占全市经济的比重已经达到38.3%,这个比重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15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五成。这是从服务业内部来看。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经过40年的发展,北京工业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高技术制造业已经成为北京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撑。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将近五成,从行业结构变化看,高端化的趋势也是非常地明显。在改革开放之初,北京工业以化工、冶金等重工业为主,而目前北京的工业是以汽车、电子、医药这些高端制造业为主,汽车、电子、医药这三大行业已经成为支撑北京工业发展的重要引擎。2017年汽车、电子、医药三大行业的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将近四成,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超过三成。从农业内部结构看,农业的发展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转变。大家也能感受到,农业的生态功能也进一步增强,2017年生态服务价值比2010年增长18.6%。

  • [庞江倩]2018-12-07 15:33:29

      第三,北京的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不仅是城市定位和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结果,同时也是经济发展动力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体现。从经济发展动力来看,创新也是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结构升级的一个关键支撑和主要驱动力。2017年全市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在全市经济中的占比分别是22.8%和16%。这个比重比2013年相比也是分别提高了1.6和1.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北京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的影响下,以新产业、新业态、新产业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也在快速发展,新动能在逐步发展壮大。2017年全市新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三分之一。从经济发展方式来看,向集约减量转变。北京是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的城市,减量发展就是用更少的投入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减量发展不仅是要规模,更要提效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方式更加集约和高效,无论是资源产出效率还是能源利用效率都在稳步提升,比如说劳动生产率在不断提高,2017年劳动生产率是1978年的14.5倍,与此同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的能耗也是在持续下降。2017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不足1980年的五分之一。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认识北京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

  • [主持人]2018-12-07 15:35:03

      提问环节到此结束,会后大家可以跟两位领导继续交流。非常感谢庞局长,感谢方总队长出席今天的发布会,为我们介绍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北京市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本场发布会的报道。同时我们也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对接下来北京市新闻办举办的“走好改革路 奋进新时代”北京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后面的发布内容的报道。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