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直播|第三届“盛世舞太平——永定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2018-06-05 09:37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时间:6月6日 上午9:00

地点:门头沟区永定楼

sdy20180605002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各参演团队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永定河的源头在山西省宁武县的管涔山,古称桑干河,因每当桑葚成熟河干,故名。桑干河在河北省怀来与内蒙古高原的洋河汇流后入官厅始名永定河,穿越门头沟山区的斋堂、雁翅、王平、妙峰山、军庄、龙泉等六个乡镇,长达108.7公里,出三家店,向东南方向流去,经石景山、丰台、大兴、河北省注入天津市海河后入海。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流域的人民世世代代利用永定河的广袤资源,创造不回来辉煌的素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永定河文化。“永定河流域”覆盖了山西、内蒙、北京、河北、天津华北五个省市,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永定河流域”文化同根同源,既有相通性又各具特色,在文化协同发展方面有着广泛的空间。通过华北五省永定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充分整合五地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交流、合作的平台,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质和魅力;广泛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使社会大众了解非遗,关注非遗。此项活动为非遗的保护、利用和传承、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助力门头沟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鉴于此,特举办“永定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下面我介绍一下到场嘉宾和领导:他们是:

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陈冬

北京非遗中心书记:姜婷婷

中国舞蹈家协会.民族民间舞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多次担任文化部"群星奖"等活动评委:阮兰玉

中央电视台CCTV舞蹈世界创始人,多次担任文化部"群星奖"等活动评委:白志群

总政歌舞团舞蹈家,荣获中国舞蹈艺术"突出贡献舞蹈家"称号。多次担任全国舞蹈大赛"欢跃四季""舞动北京"等活动评委:王中孚

北京舞蹈家协会秘书长:李成福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李北达

门头沟区副区长:庆兆

门头沟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金玲

门头沟区文化委员会主任:常蓉

门头沟区文化委员会副主任:马琪

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对嘉宾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刚才的百人太平鼓,是由京西太平鼓民间艺术团,赴基层辅导的各社区的阿姨们表演的,京西太平鼓是我区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致力于打造精品和传承民族文化,现在人们在喜庆之日随鼓起舞、烘托气氛。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她们的热情表演。

2018年第三届“盛世舞太平——永定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正式开始:

1北京市丰台区合义全乐中幡圣会《中幡表演》

中幡是中国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是中国汉族民间艺术的珍贵遗产。据史料记载,中幡起源于唐、宋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的汉族民俗艺术。

中幡总长10余米,分别由幡杆、幡伞、旗子、幡面和铃铛等几个重要部分组成。表演要求稳、准、快,手眼配合一致。在表演时,表演者用手掌、手背、肩膀、额头、下颚等部位分别完成举、顶、牙剑、脑剑、单山等动作,不断晃动、抛起、落下。中幡表演以扔得高,立得稳为准则。表演者或顶幡上额,或伸臂托塔,惊险动作连连不断,但始终幡不离身,竿不落地。十余米高、几十斤重的中幡在表演者的手中、肩上、脑门、下巴、项背等处上下飞舞、交替腾挪。表演中,幡面彩绸迎风招展,幡顶铜铃叮咚作响。合义全乐中幡的成员经过多年反复摸索,反复实践的创新动作经过精心的编排配合民族音乐感叫较强的音乐使表演现场颇为壮观。

2《津门秧歌》天津市北辰区文化馆新村街舞蹈队

“津门秧歌”的音乐将“津门三绝”等元素融于编排,把天津的特产 “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等国家级非遗文化介绍给了全国人民,独具匠心的背景音乐赞美家乡、歌唱祖国。

3《骏马赞》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乌兰牧骑

蒙古长调是一种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美学的感悟。它集中体现了蒙古民族游牧文化的特点,蒙古长调演唱艺术是代表蒙古歌唱艺术最高成就的艺术形式。千百年来,蒙古歌唱家代代相传,口承心授,使长调成为具有成熟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

呼麦唱法是在特殊的地域条件和生产、生活方式下产生的,其发声方法、声音特色比较罕见,不同于举世闻名的蒙古族长调的唱法,声乐专家形容这种唱法是"高如登苍穹之颠,低如下瀚海之底,宽如于大地之边"。巧妙调节口腔共鸣,强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带有金属声的高音声部,获得无比美妙的声音效果。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歌唱形式,呼麦是蒙古族杰出的创造。它传达着蒙古族人民对自然宇宙和世界万物深层的哲学思考和体悟,表达了蒙古民族追求和谐生存发展的理念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4《扭春》河北省石家庄市群艺馆非遗艺术团淑荣拉花队

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井陉那个拉花哟,遍呀么遍地扭。彩扇如蝶舞,伞花满天飞,肩头带着笑啊,手腕含着情,云锣叮当奏新曲,唢呐声声醉。拉花扭出丰收乐,拉花扭出儿女情,春夏秋冬扭不够啊,和和美美乐悠悠。

舞蹈《扭春》,是根据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三大舞种之一的“井陉拉花”编创的,以反映当代人民乐观向上精神面貌的舞蹈作品。该舞动作刚柔相济、舒展大方、含而不露、媚而不俗,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形式。

5《翼城鼓娃娃》山西省翼城县北关小学少儿花鼓艺术团

在这片热情的黄土地上,一群朝气蓬勃的鼓娃们扬起鼓锤,和着鼓点,潇洒自如地逗起了花鼓。孩子们闹花鼓、嬉花鼓,身背多个花鼓,上下左右,前敲后击,表演形式丰富多彩,节奏活泼明快,既展示了深厚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技艺,又充满了灵动可爱的童趣童乐。2006年,翼城花鼓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千面花鼓千鼓手,千年文化一脉传”,一批又一批的“翼城花鼓”小传承人用实际行动谱写民族艺术的华彩乐章,再创新的辉煌!

6《小车会》北京市大兴区群英同乐小车圣会

“小车会”表演的是“娘娘出宫”的故事。久居深宫的娘娘,像关在笼中的玉鸟一样,渴望融入紫禁城外的大千世界。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娘娘心花怒放。经过老佛爷的批准,娘娘要乘着小花车,带领随从踏青游春,去蟠桃宫逛庙会。娘娘的花车出紫禁城,走崇文门,沿护城河东行,一路柳绿水清,风光绮丽,随着游人,走桥过河,上坡下坡,与路人演绎了一段娘娘游春的故事。“娘娘出宫”的主要人物有坐车的娘娘,推车的老汉,傍车的丫环,拉车的佣女,文,武扇,还有路遇的丑婆,文婆,和尚,盲人,罗锅,傻小子,傻丫头等。主要角色以戏剧服饰装扮,光彩鲜亮;劈叉,翻扑,叼花,耍手帕,颇见功底;娘娘的妩媚艳丽,傻小子,傻丫头的天真憨直,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欢快的锣鼓,悠扬的唢呐韵律,烘托出数千年中华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

7《飞镲表演》天津市中新生态城中心渔港高家堡子飞镲表演团

飞镲作为沿海一带渔民出海捕鱼是携带的一种打击器具,为什么带着它呢?这和地方习俗有关,因为是便于夜间渔船航行时联络其他船只围堵鱼群的通讯工具,打击出什么样的鼓点,对方一听便知,或下网、或收网、或前进、或停止;同时还有敬海神,驱邪保平安,庆丰收的作用。

具有鼓、挠、镲等,正式表演三人或更多的人,它的曲调及其的独特,为世间不可多得之产物,而又以高家堡子为尊,演员会根据不同的曲调飞出“猛虎下山”“蛟龙出海”“ 泰山压顶”“ 雷霆万钧”之势,其火爆的场面非常的激烈很适合大型的庆典活动。他们闪展腾挪、左右旋转、前后有花,是观者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叫好之声不绝于耳,把观众带进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8《蚩尤戏》河北省涿鹿县鹿野星光晋剧演出团

蚩尤戏是古代涿鹿一种民间娱乐,远古时期,黄帝战胜蚩尤之后,民间为了记述,庆祝这一历史事件,希望从此以后不再发生给人们带来灾祸的战乱。有人戴着头上有角,相貌凶恶丑陋的面具,装扮成蚩尤的模样,被人拉到人群做一些用角抵人,张嘴吃人的动作,还有一些人装扮成轩辕黄帝的兵卒,动手打他,人们看见蚩尤被抓住用刀砍头的表演,都开心地哈哈大笑起来,从那时候起,每逢四时八节,人们就搞这种游戏活动来庆贺,观赏。后来广泛传播到各地,又伴上了音乐,这就是原始的《蚩尤戏》一直流行到秦,汉以后。后来失传。

为了弘扬涿鹿的历史文化,太平堡文化研究会根据民间传说,复排了失传已久的蚩尤戏。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蚩尤密谋作乱,第二部分蚩尤作乱,并擒杀蚩尤,第三部分欢庆胜利。

9《黄天厚土》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舞蹈系行知舞蹈团

舞蹈《黄天厚土》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翼城浑身板为表现元素,通过耕耘、播种、祈雨、丰收,来表现生长在这片黄土地上的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颂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与传统美德。作品具有典型的黄河流派风格特点。

10《悠悠乡茶》北京市石景山区广宁街道艺枫时装队

悠悠乡茶这首曲子创作于2016年,是以石景山区非遗项目“北京面茶(李记)制作技艺”(2007年区级第一批)在传承过程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为创作元素,通过诗情画意般的歌词描述,娓娓动听的旋律和深情的演唱,把带着浓浓乡情的乡茶与京西驼铃古道、模式口古街等深邃悠远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相融合,勾画出了一幅“古道乡情,岁月悠悠”的意境图画。该节目表演的演员们的耳坠和扇坠,和旗袍盘扣是由石景山市级非遗项目“京式旗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凤兰老师亲自传授制作的。她把旗袍盘扣制作技艺的技术进行大胆尝试,生动地运用、延伸和融合到演员的舞台表演之中,创作出别具特色的舞台展示形式。

11《鲁日格勒》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文化馆舞蹈队

在嫩江流域聚居的达斡尔族中,“鲁日格勒”舞是对达斡尔族民间舞蹈的统称,“鲁日格勒”其含义为“燃烧”或“兴旺”之意。“鲁日格勒”舞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参加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首届文化汇演获二等奖;2000年,参加全国第九届艺术节暨群星奖大赛,获一等奖(群星奖);2005年赴韩国参加首届中韩文化艺术交流演出,获金奖等荣誉,为“鲁日格勒”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12《盛世太平》北京市门头沟区高派、樊派、鲁派太平鼓队

“京西太平鼓”,也称“迎年鼓”,是流行于北京门头沟区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自明代起在北京流传,清初在京城内外极为盛行。清末,太平鼓传入门头沟地区。因太平鼓有“太平安乐”之意,故每年旧历腊月初一至来年二月初二,民间男女请鼓匠将太平鼓装饰一新,在庭院街巷嬉逗玩耍,以表达对“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期盼。

“盛世太平”集竞技性、趣味性和即兴表演于一体,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象征。特点是边打边舞、鼓舞结合。鼓手的动律是人舞鼓、鼓缠人,人鼓合一。女性太平鼓基本动律为“扭劲”和“颤劲”;男子的动律特点则是“扇劲”和“艮劲”。门头沟太平鼓有四大流派,此节目由高派、樊派和鲁派共同表演,高派舞姿刚劲有力、富于激情,雄浑奔放;樊派刚柔相济,伸展有度;鲁派轻巧细腻,灵动秀美;呈现出各自的鲜明艺术风格与特色。

请嘉宾上台作总结

请各团队代表上台领奖

请嘉宾领导上台颁奖

团队带表与嘉宾合影留念

活动结束

责任编辑:申东昀(QV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