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对话一把手·砥砺奋进的北京——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2017-07-27 16:36

打印 放大 缩小



主持人(范奕):各位听友、各位观众、各位网友晚上好,您现在收看的是北京电视台推出的“市民对话一把手,砥砺奋进的北京”系列直播访谈节目,我是北京电视台主持人范奕。

主持人(张铮):大家好,我是北京城市广播主持人张铮。本次节目我们搭建的是全媒体的传播平台,大家可以通过北京城市广播、BTV新闻频道、首都之窗、北京时间、千龙网、北京发布实时收听收看我们的节目,您还可以通过网络在网上跟我们的一把手进行互动交流。

主持人(范奕):刚才说到一把手,这个时段做客BTV新闻演播室的一把手是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的孙新军主任,孙主任您好。

孙新军:主持人好,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范奕):刚才说网络,这里还有我们北京时间的主持人丁丁。

丁丁:主持人好、嘉宾好。我是新媒体网络主播丁丁。今天我是一个中转站,所有的问题抛向我吧。

主持人(张铮):在我们的观众区呢,还有两位参与我们前期意见、建议征集的市民代表,我们对他们的到来也表示感谢。

主持人(范奕):刚才说到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我想电视机前有的观众比较熟悉,有的观众是比较陌生,因为我们去年7月份刚跟挂牌成立,到现在差不多一年时间了,首先第一个问题是请孙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城市管理委员会究竟是管什么的?

孙新军: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是去年7月28日挂牌,全国首家,再过2天就满一周岁,这是市委市政府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根治“九龙治水”的破兵之举,作为北京城的管家城管委有八项城市管理和八项综合协调职能,假如说把城市作为一个集体,我们管的是映入眼帘的景观;遍布周身的血管;注入体内的能量;排除体外的废物。既有城市的面子,又有城市的里子,每一方面都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必须表里兼顾,内外兼修,上下联动,左右开工,让城市的环境整洁优美,让城市的运行安全平稳,让城市的生活便利幸福。

主持人(张铮):刚才孙主任的总结是外面美丽、内部健康,通过数据我们看看城市有机体管理上城管委开展了哪些工作。

(VCR)  

主持人(范奕):刚才在看小片的过程当中,孙主任就说小片当中只体现了一小部分职能。关于架空线入地工程,说到在很多背街小巷已经非常普遍的,老百姓把它称之为蜘蛛网,特别难治,首先通过一个小片来实地考察一下。  

(VCR) 

主持人(范奕):看的时候就在讨论,架空线第一不好看,第二存在很大的隐患,随着科技发展这样的架空线越来越多存在,很难治,也得治,怎么治就得问一下孙主任?

孙新军:我们说的架空线一种是电力架空线、一种是通讯架空线。大家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乱贴小广告是城市牛皮癣,架空线是城市蜘蛛网,把天空破坏得支离破碎,天际线严重破坏,还给我们造成安全隐患,所以必须坚决彻底,还要尽快予以治理,这就是架空线入地工程,我们这项工作难度很大,一是线缆量大,五环内有5万公里。二是产权单位多,有近30多家业主单位。三是入地困难。四是交通繁忙,作业时间很短。五是投入巨大,而且没有效益。

尽管如此我们已经完成了三环以内重要道路的通讯线入地,完成了台基厂大街等15条电力线入地,今年起要用三年时间在核心区完成架空线整治,不仅是通讯架空线,还包括电力架空线、路灯线和电车的线,这次架空线入地力度非常大,完成105条、118公里的入地工作,胡同架空线要一并解决,要完成500多公里,上个星期景山西街开工,下半年将全面铺开。

架空线入地很难,所以我们也创造性的开展了叫规范梳理,用一个折中但是非常有效的办法,把废线抽掉,剩下的线理顺捆扎,横平竖直排队过桥,使之不再杂乱无章了。

主持人(张铮):刚才孙主任感觉有点鸟飞不过去的感觉,您刚才讲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这么高,有没有办法根本性根治这个蜘蛛网?

孙新军:可能性很大,所谓根治就是消灭,既不上天又不入地,而且要转化,目前也请研究单位在研究用无线传输技术来代替有线通讯技术,简单说用无线来代替有线,这种技术从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我们的事业也取得了初步成果,如果产业化应用将是革命性的,或者是颠覆性的。一是不用线,第二安装简单,第三它留下了拓展空间,为未来的功能预埋下潜力。目前在抗干扰和设备集成、优化方面还要做进一步的实验,如果实验成功就马上投入现场的试点示范。如果成功,我们就会推开。

主持人(张铮):真的是一个无线连接的装置。

主持人(范奕):今天孙主任来到现场是回答问题的,不只我们二位,还有二位热心观众来到现场,他们是带着问题来了,接下来把时间交给来到现场的二位观众,看看他们带来的什么问题。

市民代表:孙主任您好,我是中国邮政集团北京西城分公司的一名退休员工,我在西城生活了很多年,包括架空线入地问题,我一直关注咱们北京近年来的胡同治理工作。我感觉吧,那些违法建筑,拆了、封了固然好,但是你拆完之后这里一个豁口那里一个空地,或是那里封上白水泥,说实话,一点都不好看。能不能美化美化,让胡同重新恢复老北京的风貌?

孙新军:您提的问题正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用砖堵上只是第一步,或者是我们叫先堵为快,就像毛坯房还是半成品,等几个月水泥干透了,我们再来装修、装饰,我们不会让砖裸露在风雨之中的。胡同是北京的脉络,承载着北京的文化,也寄托着老北京的乡愁,在以往的胡同整治中,我们一贯都是这么做的,就是保护好、传承好,让我们的子孙有根可寻,所以具体说就是修旧如旧,像一首歌词还是老地方、还是老景象,大家可以去看看,东四十条、什刹海等地区雕梁画栋,胡同的风貌几乎是不动的,走进它仿佛走进了城南旧事。

考虑到胡同主要在历史文化街区为多,而这次整治力度和规模是空前的,所以我们正在研究制定设计导则,包括气质、风格、颜色、套系和城市家居,使整治提升有一个统一的遵循,不能偷工减料,也不要画蛇添足,要因地制宜,景境相配。蔡书记甚至要求我们不光有树,树上还要有鸟。

总之,胡同整治必须实现北京提出的首都风范、古都风貌。

主持人(张铮):这正是刚才孙主任讲的记住老北京的乡愁,对自己的家才爱的深沉。

接下来把时间交给丁丁,看看他这边做的数据调查和网友提的问题。

丁丁:欢迎来到新媒体板块,北京时间关注大家的有如下几大关键词是我们非常感兴趣的,现在我们一起看一下几大关键词、背街小巷整治、街巷长制、十五一创建、垃圾分类、行政机关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干湿分开,垃圾处理资源等根据大家关注度高低和字号大小进行了重新排列,现在背街小巷的整治和街巷长制是大家最为关心的一个话题,治大国若烹小鲜,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们的网友也有很多的问题想要提问,我们选取了点击量非常高的问题,现在通过视频来看一看。

(VCR)

主持人(范奕):大家可能听到楼长、街巷长到底是做什么的、管什么的,带着问题我们来看一下下面的这个小片。

(VCR)

主持人(范奕):刚才我们看到街巷长就是收集问题,收集到问题后,还要管什么、做什么,到底什么样的人可以当街巷长,我们可以吗?

孙新军:当然可以,顾名思义,街巷长就是走街串巷的一个官,是背街小巷整治的一个工作,巡回办公、现场办公,它借鉴了河长制,一街一长、一巷一长,是创建的牵头人和责任人,主要工作岗位和主要工作时间就在街巷,目前核心区共设置了2432名街巷长,所以每个街巷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一般是街长由处级干部担任,巷长一般由科级干部担任,居民生活的问题困难,甚至家长理短都可以找街巷长,这种面对面、心贴心、零距离、全天候的服务,让街巷长成为政府和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能解决的当场解决,解决不了的回去反映再解决,同时对责任区的环境整治、文明创建形势监督权、处置权,要建立日巡、周查、月寻、季检查的,查找不足、提出对策。而且各街巷之间要打擂台,来推进工作的开展。

街巷长制要常态化,我们要坚持下去,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主持人(范奕):刚才说道还有一个很有兴趣的问题,知道我们这个社区或者是街有街巷长,去哪儿找,在哪儿能看到?

孙新军:在街口和巷口有一块牌子,有他的联系方式。

主持人(范奕):如果背街小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下面说的是关于城市垃圾,北京市推行垃圾分类很长时间,可以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显现了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归纳总结一下这些问题。

(VCR)

主持人(范奕):我们发现在今年是垃圾分类的强制推行,“强制”虽然是两个字之差,但是又有怎样的约束力?

孙新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是今年国办提出的一个新要求,以前垃圾分类停留在鼓励、倡导的层面,而强制分类就是有一定约束力的,今年从两个方面:一个是党政机关率先垂范,主要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和一些试点企业,在这些单位里面强制分类的重点就是有害垃圾、再生资源、餐厨垃圾,要配置专门的容器和场所,要对各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一句话机关要带头。二是示范片区的典型引领,我们将在全市普遍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的创建工作,按照蔡书记的要求,每个区至少建成一个示范街道,每个街道至少建成一个示范片区,片区要做到“三个全”:一个是管理责任人全落实,二是垃圾按性质全分类,三是分类按流程全实现,所以“三全”缺一不可。经过一年试点取得的经验要逐步扩大战果,连线成片,另外还要尝试推动垃圾分类的立法工作。

主持人(范奕):违法成本就高了。

主持人(张铮):刚才说垃圾分类,最简单的可再生资源,比如说旧报纸、废纸箱,但是现在苦于小区里面找不到回收点,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孙新军:旧报纸、废纸箱是可以回收的,也可以变废为宝,现在很多小区设置了回收箱、回收小屋,还有一站式回收方式,但是我们也承认现在点位设置不足、回收方式不便。

我们接下来三步走,健全回收体系:一个是站点布局的完善,每个社区至少要明确一个交投点,每个街道至少要明确一个中转站,而且要建设垃圾楼、转运站。第二是规范管理,引导回收企业和回收人员规范经营,可以APP回收、上门回收等方式最大促进收集和方便市民的交售。第三要加快选址建设,科学布局,每个区要建设再生资源的集散中心,纳入市政基础设施。回收资源得有地方去。尤其是在疏解功能之情况下不能在那一块开刀。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不仅是经济问题、产业问题,更是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每年有约500万吨再生资源,如果埋掉或者是烧掉一是浪费、二是侵占了有限土地资源,所以不能干这种傻事。

主持人(张铮):没错,一说到老百姓家里面的事,市民朋友的问题就特别多。接下来把话筒交给我们的市民代表。

市民代表:孙主任您好,我是来自中华环保基金会绿色讲师团的一名导师。我的工作就是进校园、进社区给孩子们和居民们宣讲垃圾分类的知识,我自己在家也坚持垃圾分类。但是不只一个人跟我说过,我自己也亲身经历过,辛辛苦苦分好的垃圾,政府来一辆车咣的一下的全混一块拉走,这真的特别挫伤我们分类的积极性,我想问问您这个问题是否可以解决?

孙新军:你提到的混装混运一直是垃圾分类备受诟病的一个环节,也是下一步要重点整治的一个问题,为了回应市民的关切,尤其是要建立政府和市民的互信,我们将采用四招来处理混装混运的现象,厨余垃圾统一车身的颜色为绿色,统一车身的标准、统一运输的标识、统一单位的标识,还要统一监督举报电话。这样使之醒目招摇,便于监督。第二要对车辆进行GPS定位,厨余车辆必须安装GPS系统,对它的行驶轨迹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厨余垃圾前往厨余处理的基础设施。第三是要建立绿色车队,用政府购买服务和市场化的方式配置足够的餐厨垃圾的专业车辆,由正规军来代替“小散低”的非正规的收运队伍。第四是要强化监管执法,强化运输企业的监管,尤其是执法,违规必罚。

同时在这里我也借机呼吁大家,要精确分类、认真投放,尤其是确保干湿分开,否则餐厨垃圾混进了其他垃圾,我这边又是专车专用,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也是一种浪费。

主持人(范奕):这样做回收的工人也很崩溃。刚才您说到厨余垃圾,其实垃圾分类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餐厨垃圾,这个该怎么处理,现在是饭点,我们的记者来到老字号饭店,西四的沙锅居,现场的记者田海燕,田海燕接下来把时间交给你了。

(VCR)  

主持人(范奕):这也带出一个问题,刚才说现在是统一回收,为了防止餐饮企业的私排私运,统一回收改头换面固然好,万一有不规范的回收会不会出现大家比较担心的一些地沟油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呢?

孙新军:当然,我们说的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的区别,餐厨垃圾是由饭店、食堂产生的剩菜剩饭、泔水废油,厨余垃圾是家庭产生的,所以餐厨垃圾量大、汤多、成分复杂,被炼成饲料和地沟油,处理非常困难,所以必须严管严控,经过调查,目前我市有4万多家餐饮单位,每天产生2000多吨的餐厨垃圾,这是一个大污染源,所以必须规范收运,杜绝无序扩散,更不能改头换面重回餐桌,所以饭店必须专收专储,交给有资质的收运单位上门收集。第二是严格监管追踪,按照餐厨垃圾的管理条例,将产生单位纳入日常管理,累犯重罚。第三是规范收运队伍,配备密闭环保、轨迹可查的队伍,尤其是整合队伍,严肃纪律、签约运行。在这个行业要进行黑名单制度,如果进入黑名单要曝光或者是逐出市场。第四是提高要处理能力,在现有基础上要增加海淀、丰台等6家处理设施,确保应收尽收、应储尽储。

也有人说餐厨垃圾是一个江湖,里面水很深、潜规则很混,我们要趟一趟混水。

主持人(张铮):我们说江湖上有一句话,出来混都是要还的。

接下来把时间交给丁丁,看看网上的听众朋友有什么问题。

丁丁:接下来回到网络互动环节,看一下第二个关键词,垃圾分类是解决我们变废为宝的问题,同时帮助我们的清洁工省去很多麻烦,听听网友有什么问题吗,通过语音来听一听吧。

(VCR)

主持人(范奕):问一下孙主任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孙新军: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和要求单独堆放、及时清运,反映的事不落实。物业单位要管,要建立规范的垃圾装修管理制度,另外装修业主要承担的人和业务, 要实现袋装收集、定点存放,交给有资质的单位去清运,不能与生活垃圾混合堆方、收集、消纳,否则物业不管罚物业,业主不听罚业主,所以当您发现有乱扔装修垃圾的请找业主公司,或 者是打12345来投诉。

主持人(范奕):节目进入这一时间的尾声,回到这个主题城市的精细化管理,这个问题依然是孙主任要为我来回答的。

孙新军:我们对精细化的理解要做到六精六细:

一是要精准细化、底数清楚,对管理资源和管理对象要了然于胸,基础数据要健全、管理目标和责任要明确固定,管理的标准要符合国际一流品质,当然也要兼顾北京特色,为智慧管理 打下基础。

第二是精密细致,在计划、指挥、协调、控制等诸多的管理要精心设计,精密是纵向的全流程和横向的全过程。

第三是精雕细刻,避免粗放粗糙、粗心,尤其是北方城市要避免有格局缺细节,要有工匠精神,要像绣花一样精细。

第四是精打细算,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和性价比,要斤斤计较,决不能以大成本来换取小的效能,这方面也不能被绑架。

第五是精明细巧,要智慧管理,要运筹帷幄,要科学调度,用软件的优化来弥补硬件上的短板,要学会四两拨千斤。

第六是精心细腻,这是管理的态度和情怀的问题。所有城市管理的参与者,都要树立把事当事的一种朴素而崇高的敬业精神,层层传导使命和压力,要带着感情办事,要使管理有温度, 把城市打理好、维护好,使之健康发展。

主持人(张铮):城市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在网上看到“一带一路”的时候北京城市太美了,孙主任可以给我们展望一下,未来是不是会这样子。

孙新军:我也盼望那个样子,“一带一路”我们整治了1万多个点位,7万多平米的绿植,实现了花团锦簇、花团点缀的效果,得到一致好评,现在好多景观还在展示,但是重大活动不是 天天有、日日有,而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追求和向往确实是永恒的。这就需要我们既要立足当前,更要谋划长远。我们要把环境本底做扎实,不断积累优化,每年上一台阶。环境小康了,过年就不用买新衣裳。不管搞什么大型活动,只要略施粉黛,甚至素颜示人,即可大方迎客,这才是北京环境要追求的境界。

主持人(范奕):非常感谢孙主任今天作客我们的演播间。首先做一下预告,接下来我们的直播节目请您继续关注。稍事休息,一会儿见。

责任编辑:申东昀(QV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