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7新闻发布会

    2017年4月25日(星期二)下午3:00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召开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7新闻发布会。市科委有关领导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出版大厦9层

更新时间:2017-04-25 19:31:04
  • [主持人]2017-04-25 19:24:57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出席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北京市科委与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已经连续5年共同研究发布“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今年又联合北京市统计局建立联动研究机制,对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水平进行连续动态监测评估,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市统计局的领导发布2017首都科技创新指数有关情况,并回答各位记者朋友关心的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领导: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杨仁全委员,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关成华院长,北京市统计局社会科技处张小洁处长。此外,还有来自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共建单位、理事单位的代表、研究团队的代表。 下面首先请市科委杨仁全委员介绍“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7”研究工作背景及取得的主要成效。

  • [杨仁全]2017-04-25 19:25:46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在这里向媒体界的朋友报告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的有关情况,也特别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首都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我将从三个方面向媒体朋友做介绍。

  • [杨仁全]2017-04-25 19:26:05

    首先是研究背景。 2011年,科技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和北京市政府四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理事单位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等32家单位。 “首科指数”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创新战略和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通过“看过去、察当前、谋未来”,以度量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为核心,全面翔实、客观公正地测度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水平和趋势,并从中分析问题,总结规律,谋划和指导未来科技创新发展。 “首科指数”自2012年起每年发布,已连续发布了4期研究成果,这是北京对科技创新的前瞻部署,该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2017年2月23-24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北京,对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北京最大的优势在科技和人才,要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抓好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三城一区”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打造成北京经济发展新高地 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纲要》明确指出,要“推动北京、上海等优势地区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 2016年9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 《总体方案》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实施方案》按照近期(2017年)、中期(2020年)与远期(2030年)相结合的“三步走”方针,明确提出了主要发展目标。 我们结合北京科技创新发展的实际情况,本着“可监测、可评估”的原则,探索建立了科技创新中心目标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到2020年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目标。 首科指数2017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这个主题,重点从“科技创新大数据盘点,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再提速”三个方面展开解读。

  • [杨仁全]2017-04-25 19:26:15

    二、研究方法。 首科指数采用“纵向测度法”,根据历史序列数据进行年度间的纵向测度与比较,为保证指数的延续性和年度间可比性,首科指数确定了基准年为2005年,基准分为60分。通过量化反映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程度。设定了4个一级指标:“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服务”和“创新绩效”,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根据实际情况与时俱进进行微调,连续、动态地跟踪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情况。从2005年开始,已连续跟踪10年数据。 数据方面,通过“大数据”对数据进行系统梳理,揭示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规律;通过“新数据”反映新变化、新成效和新成果。“解数据”,力求定性和定量结合,勾画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全景图,从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服务和创新绩效等方面,进一步反映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新进展。

  • [杨仁全]2017-04-25 19:26:24

    三、主要成效 首科指数已经成为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全景图”,全景式描绘了首都科技创新工作成效,全方位分析了首都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同时,站在历史和当前的维度,全面翔实、客观公正地反映了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水平和趋势。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特别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向东方转移的趋势下,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也将成为了解全球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的“风向标”。

  • [杨仁全]2017-04-25 19:26:32

    首科指数2017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调整完善。 (一)针对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首科指数的指标主要以增长和保有量为主,尽量减少增长率指标 (二)由于数据不再具有可得性,删除了个别三级指,比如说“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的增长率”、“智库数量占全国比重”等。 (三)为了更准确反映二级指标内涵,修改了个别三级指标。如将二级指标“技术市场”中三级指标“技术交易额增长率”修改为“技术交易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二级指标“辐射引领”中三级指标“技术交易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修改为“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国比重”。 (四)为了体现首都科技创新最新情况,新增了个别三级指标,比如说在国际合作交流中,增加了“国外技术引进合同金额”指标,客观公正的反映北京与其他地区的技术交流情况。 首科指数2017特别注重三个层面,一是密切关注国内外科技创新发展最新动态,特别是紧紧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最新动向,不断完善首科指数研究的理论框架。 二是注重和国内国际最新的指数研究进行对比,跟踪研究了“硅谷指数”、“全球创新指数”、“国家创新指数”,进一步提升和丰富完善首科指数的相关内容。 三注重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国家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局、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等部门进行了密切合作,保证了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和研究观点的公正性、客观性。 首科指数2017在空间尺度分析上主要围绕两个维度,一个是国际,一个是国内。在国际层面,通过数据进行国际对比,梳理出“四个突出”;在国内层面,要发挥辐射引领,梳理出“三个领先”。这“四个突破”,“三个领先”将在关院长接下来的解读中做详细介绍。 我们的工作目标是“用数据把脉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创新决策提供鲜活的数据影像图”。谢谢大家!

  • [主持人]2017-04-25 19:26:47

    非常感谢杨仁全委员为我们所做的详细介绍,下面请关成华院长介绍“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7”测算结果。

  • [关成华]2017-04-25 19:26:57

    各位朋友,很高兴又一次来到发布厅,来报告“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7年”的研究结果。我的介绍分三个部分,首科指数基本情况,最新指标体系和2017年指数研究解读。 刚才杨委员已经介绍,首科指数是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统计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简称“首科院”)连续4年开展“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简称“首科指数”)研究。“首科指数”通过“大数据、新数据、解数据”的方式“看过去、察当前、谋未来”,已经成为勾画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全景图”,被誉为首都科技创新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 [关成华]2017-04-25 19:27:06

    首先介绍首科指数的基本情况。 首科指数以首都科技发展创新的理论体系图作为支撑,核心思想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创新以人为本,体现人是创新的第一要素;第二,投入和产出的框架;第三,体现的是政府和市场的合力;第四是体现创新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最新的指标体系,由三个层次指标构成,其中一级指标共4个,由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服务和创新绩效组成,二级指标共15个,三级指标总共63个,进行了局部的微调。 接下来对首科指数2017进行解读。首科指数2017利用北京市十年创新数据,详细描述了北京科技创新的十年发展足迹。 同时,通过数据大盘点,从指数变化揭示了北京的创新发展态势,从国际、国内两个维度分析了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情况。从近三年来的“新变化”、“新成果”展现了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思路更明确、力量更彰显,形成科技创新强大合力”的建设历程,从而进一步明晰了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资源所在、力量所在,责任所在。 解读共分三个部分,一是科技创新大数据盘点,二是从全球角度来看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三是通过近三年的数据来看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再提速情况。

  • [关成华]2017-04-25 19:27:15

    一、科技创新大数据盘点 首科指数实现了“三级跳跃”,首都创新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从十年的数据里,2005年按照60分的基点,到2015年指数总体增幅达到40.49分,年均增长4.05分。在过去十年,从60分完成了突破80分,到2010年到83.45分,再到2015年突破100分“三级跳跃”,增长态势非常强劲。 通过大数据盘点,围绕4个一级指标可以做一个简要的概括,创新资源指数得分平稳增长,创新环境指数得分持续优化,创新服务指数得分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创新绩效指数得分快速攀升。 具体来看,以创新为核心动力,创新发展稳中有进。“稳投入”,一级指标“创新资源”得分十年来累积增长25.34分,“十一五”增速较快,进入“十二五”增速趋稳 。 转动力,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正在向“人才、技术、资本”的“新三驾马车”转变,创新已经成为引领首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人才”二级指标2005年以来累计增长35.24分。“技术市场”二级指标十年来增加了49.24分,“技术交易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2%增至9.5%左右。 “金融服务”二级指标得分年均增长率达到7.35%,截至2016年底,“新三板”挂牌公司1479家,“四板”累计服务中小微企业4199家。 大数据盘点第二个特点,以“创新服务”与“创新环境”为 “双翼”,为首都创新发展注入活力。“创新服务”呈现飞跃式增长,2005年以来,得分累计增长了58.61分,在四个一级指标是增幅最快的。“创新环境”不断优化,2005年以来,增幅达到37.82分,二级指标“政策环境”连年提升,增幅达到50.94分。

  • [关成华]2017-04-25 19:27:25

    二、作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我们通过数据看有哪些方面的反映 国际层面,北京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中保持了“四个突出”。 一是创新投入突出。北京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在2016年达到5.94%,超过发达国家同期水平。在创新人才集聚上,北京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数达到47人,每万就业人口中研发人员数达到185人年,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截至2016年底,北京拥有“千人计划”专家1486人,“海聚工程”入选累计891人。 二是创新活力突出。2016年,北京市每万人新创办企业数达到102.2家,平均每天新创科技型企业219家,创业活力在国际创新城市中位居前列。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北京还培育了一批“独角兽”企业,2016年独角兽企业达65家,是全球仅次于硅谷的独角兽最密集区域。 三是创新产出突出。知识创造水平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成果。在世界十大主要国际创新型城市对比中,北京地区累计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超越伦敦和纽约;PCT国际专利申请年度复合增长率31.8%,保持较高增速。 四是辐射带动突出,2016年,北京流向国内其他省区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997.2亿元,占全年成交额的51%,覆盖全国350多个城市;出口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12.3 亿元,其中输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67.6亿元,北京作为全国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和国际技术转移枢纽的地位增强。12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京设立子公司或研发机构,北京的全球创新网络枢纽作用进一步凸显。 接下来看看国内层面。用“三个领先”来解读北京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格局中的地位。 一是科技成果领先,成为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活水源头。在首科指数中,“科技成果”二级指标2015年得分达到144,是2005年的2.4倍;2016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每亿元R&D经费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是2005年的9.6倍、2.33倍。 二是双创活力领先,北京也可以说是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城市。2015年,北京创业投资金额居全国首位,涉及到投资金额是430.93亿元,投资金额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活跃在中关村的天使投资人超过1万人,占全国的80%。 三是示范辐射领先,中关村改革“试验田”成果丰硕。实施先行先试政策以后,其中的10余项试点政策在全国推广;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率先开展“投贷联动”、创新创业和绿色债发行试点,筹建设立中关村银行。

  • [关成华]2017-04-25 19:27:41

    三、通过指数的研究看看近三年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再提速 绘就了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张图”。第一张是国务院批准和印发了《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京津冀联合制定了全面创新改革实验方案,北京市出台“十三五”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这三个纲领性的文件共同形成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设计图”。 第二张图,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框架下,组建了北京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完善“一处七办”工作机制,搭建形成了“架构图”。 第三张图,编制《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实施方案(2017—2020年)》确定了2017年重点推进的88项任务和127个项目,形成了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施工图”。 另外通过“双轮”驱动营造创新生态,激励与松绑并重,在科技投入、人员激励、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加法,强化激励激发动力;在科技管理上做减法,放宽人、财、物管理权限。

  • [关成华]2017-04-25 19:27:48

    通过这些举措,明确了发展路径,近三年来北京科技新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多项创新指标在三年里实现突破,新增科技型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向津冀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翻番,多项指标实现20%以上的增速。北京地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223项,占全国的31.5%;特别是2016年,特等奖、一等奖数量在国家高等级奖项中占比61.5%。 二是经济支撑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新经济实现增加值8132.4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2.7%。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四成,金融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一半。 三科技创新催生新模式、新业态。“互联网+”推动产业发展模式变革,互联网跨界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分享经济引领全球,2016年,网上零售额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51.2%,所占比重为18.6%,高于全国6个百分点。 四是科技创新支撑城市发展水平提升 。国内首条自主化全自动运行地铁线路“燕房线”成为国家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本市纯电动汽车示范应用规模全国第一,北京还率先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重大疾病临床数据和样本资源库,形成了国家的行业标准、指南和规范。 五是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构建。18项区域改革任务已落地7项,集中构建“4+N”功能承接平台和技术辐射带动。曹妃甸示范区北京项目开工35个,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签约北京项目45个,引导中关村科技型企业在两天津和河北地设立分支机构近6000家。

  • [关成华]2017-04-25 19:27:56

    下一步,北京将立足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以“三城一区”为主平台,以高校院所、创新型企业为主力军,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主支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重大项目和科学工程为抓手,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引领和支撑我国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我们也期待着在明年这个时间有更好的成果向大家发布和报告。我的介绍就是这么多,谢谢大家。

  • [新华社记者]2017-04-25 19:28:13

    刚才在指数发布报告中提到北京在国际方面具有全球影响力,请问北京在创造国际影响力科技中心方面具有哪些优势,还有哪些地方值得进一步提升的?

  • [杨仁全]2017-04-25 19:28:26

    刚才我向各位媒体朋友介绍背景时,特别向大家提到了去年5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纲要明确提出北京和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我们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作为“三步走”,也写进了去年9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通过的《北京加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当前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什么样的进展,有什么样的成效,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提升,这恰好问到了关键。刚才成华院长向大家详细解读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7的时候,特别站在全球影响力的角度对科技创新中心进行了大数据盘点,指出了我们国际层面有“四个突出”,即创新投入、创业活力、创新产出和辐射带动突出。应该说这四个层面非常客观地把我们跟全球创新型城市进行了对比,做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描述。我在这里再补充几个我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中心的优势:一是创新资源。丰富的创新资源是我们的第一大优势。在北京地区,拥有90余家高等学校、400余家科研机构。与此同时,在首科指数中,专门有创新资源的测度,在这里还有研发经费投入,这个比例接近6%,超过发达国家同期水平。还有人才资源,北京地区拥有的“两院”院士占全国一半左右,引进海外“千人计划”专家1486名左右。同时,还有一批创新型企业,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接近1.6万家左右,在全国名列前茅。无论是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还是人才荟萃,这都是我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宝贵财富。

  • [杨仁全]2017-04-25 19:28:34

    二是创新成果非常丰富。刚才在解读中特别强调了知识产出取得的成果。我们要和国际上创新型城市对比,就必须看原始创新,看知识创新,看技术源头。无论是我们现在拥有的知识创造水平,发表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数量,还是发明专利数量等等,应该说在国际上都保持了比较好的态势,刚才成华院长已经解读了相关数据。

  • [杨仁全]2017-04-25 19:28:41

    三是创新创业方面。在国际创新型城市对比中,中关村是全球非常著名的具有创新活力的地区之一,拥有非常好的创新环境。中关村“1+6”众所周知,由此激发了创新的活力,刚才成华院长还特别举一个例子,那就是独角兽企业数量,我们仅次于硅谷。去年新创办的科技型企业达到8万家,这个数量也是非常可观的。衡量一个地区创新活力,创新生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

  • [杨仁全]2017-04-25 19:28:53

    四是辐射带动。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我们对河北和天津,对全国其他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非常大。以技术市场辐射影响力为例,北京技术交易增加值占到北京地区生产总值9.5%左右,去年成交额达3940多亿,72%辐射到外省市和出口。12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北京设立研发机构和设立子公司。

  • [杨仁全]2017-04-25 19:29:02

    当然还要看到差距,我们的目标是要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我认为需要抓好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第一,抓知识创新。这次《总体方案》中提到北京要建设成为知识创新的高地,打造原始创新的主阵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希望我们输送原创性技术和核心技术。过去我们大量是在跟跑,现在我们是跟跑、并行和领跑“三跑并行”,尽管北京在国内领跑中的态势较好,但在国际上领跑还是偏少。希望北京产生更多领跑性技术,所以我们要抓紧补上知识创新的短板。市委市政府已经做出部署,建设三大科学城,科学城就意味着在原始创新方面要占有一席之地,要引领,甚至产生颠覆性的技术。 二是抓人才培养。总书记反复强调,创新驱动核心是人才驱动,我们要有一批顶尖的世界一流的科学大师。当前我们通过培养和引进,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人才,但在数量上离全球有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还有差距。我们要破解“钱学森之问”,要培育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要进一步培养和聚集一批顶尖的科学家和团队。 三是抓创新型经济培育。一方面要疏解非首都功能,同时还要更好发展。总书记强调要发展动力转变,要转变模式,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刚才大数据盘点时,特别提到了,稳增长、转动力。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在全国要做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要引领全国。在国际上,我们希望不断推出一批新经济、新模式。比如说,新经济增加值去年达到8132亿左右,这个数据很可观。北京地区也产生了一批分享经济模式,包括共享单车。但跟全球创新型城市对比,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型经济的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结结构,成为高端经济增长极。同时还要抓国际有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培育,这是我们提升影响力的重要环节。 总的,未来建设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希望能从知识创新、人才队伍和创新型经济三个方面齐发力。

  • [北京日报记者]2017-04-25 19:29:12

    刚才提到新经济,在北京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特点,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产生哪些作用?

  • [张小杰]2017-04-25 19:29:33

    2016年国家部署新经济统计工作,北京市在国家统计局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反映北京新经济的统计制度和调查体系。主要反映北京新经济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围绕首都新的功能定位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重点反映北京优势高端产业,像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技术制造和科技服务业以及设计产业等等,体现了新产业发展的实力和水平。二是围绕信息技术进步,重点反映北京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车方面产业发展情况,主要体现互联网创新和产业深入融合的创新发展情况。三是围绕业态创新,主要是反映网上零售额和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发展特点。四是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点反映新设的科技型企业、创新型孵化器以及中关村创新创业发展情况。

  • [张小杰]2017-04-25 19:29:41

    新经济统计从数据上量化新经济发展,刚才杨委员也提到,全市新经济增加值8132.4亿,同比增长10.1%,占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是32.7%,比上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在新经济里,我们主要描述新产业、新业态和新产品、新模式情况。从新产业方面,像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824.3亿,比上年增长10.7%,占新经济的比重也达到47%。从新业态方面,网上零售额2049亿,增长20%。还有反映互联网金融的金融信息服务业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发展,他们都同比分别增长63.6%和30.6%。在新产品方面,还统计了一些新能源汽车、运动型多用途汽车,增幅都非常高,分别比上年增长1.5倍和73%。当然我们还有很多新产品,包括卫星导航定位等,这都是北京的优势。创新创业这方面,像新设企业数量也达到22.2万家,同比增长9.4%,中关村示范区总收入达到4.57万亿,同比增长12%。我们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来体现北京新经济发展的特点。 谈到创新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这些数据能够显示出来科技创新对新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新经济发展对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包括发展动力转换也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经济的发展也对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 [国际台记者]2017-04-25 19:29:50

    从指数研究来看十年创新之路,有哪些指标有明显增长,未来我们北京的科技创新着力点应该放在什么方面?

  • [关成华]2017-04-25 19:30:02

    通过指数的研究来看北京在“十一五”和“十二五”走过了不平凡的创新历程,从一级指标来看,创新服务呈现了爆发式的发展,包括四方面,科技条件、技术市场、创业孵化和金融服务,构成了在创新服务领域的爆发式增长。二级指标来看,创业孵化在“十二五”时期增长位居首位,创业孵化和人文环境成为拉动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提升的主要因素,说明北京创新创业生态日趋完善。比较突出的是创新服务,但是实际上绝大部分指标都有非常显著的增长。在三级指标里,有30%指标实现翻番,30%的指标翻两番至三番,20%的指标实现了5倍至10倍的增长,当然也有部分指标还有待进一步努力去提升。 根据十年的研究来看,我们认为北京下一步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着力点还是以全面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为主线,在五个方面做出更多的探索。一是着力深化改革,激发体制机制创新。这方面应该是空间巨大。二是着力夯实基础,进一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三是着力创新引领,推动高质高效发展。我们最近也对北京16个城区科技创新指数做了研究和观测,可以说有些城区在这点上还要进一步优化,高质高效上还任务艰巨,这也是北京创新发展面临的新任务。四是着力开放合作,加快区域协同发展。最近也做了一个城市群研究,在科技创新发展方面反映出一些新特点,京津冀城市群,北京在开放协同上还要加强,跟珠三角、长三角比还有区别。五是着力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构筑创新创业新引擎。通过五个着力,使北京进一步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全国乃至在世界走在前列。谢谢大家。

  • [科技日报记者]2017-04-25 19:30:10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三年来,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有哪些新变化?

  • [杨仁全]2017-04-25 19:30:19

    感谢您的关心和提问。应该说,当前学习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也是通过学习进一步领会精神,提高站位,更加深入思考怎么建设好科技创新中心。 刚才您提到总书记视察三年来,我们创新中心有什么大的变化,实际上成华院长用数据解读中,特别是最后第三部分,科技创新中心再提速,从五个层面,就科技创新专项再提速进行了三年的数据对比研究,我们有很多包括知识产出、专利、创新型企业、创新环境、技术交易等等都有较大幅度增长。

  • [杨仁全]2017-04-25 19:30:30

    我想结合刚才成华院长讲到的,再向各位媒体朋友介绍一下。第一个最大变化,就是在顶层设计上完成了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张图”:一是设计图,国务院去年9月份审议通过的《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以及京津冀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和北京市政府出台的科技创新中心“十三五”规划,共同组成了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近期、中期、远期相结合的设计图。二是架构图,就是科技创新中心领导小组下成立的北京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以及设立的“一处七办”工作机制。三是施工图,就是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实施方案(2017-2020年)》,确定了88项重点任务和127项重大项目清单。我们有了顶层设计蓝图,再到施工图,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目标更加清晰,路径更加明确。剩下的就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层层抓好落实。这是这三年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最大的变化。社会各界也对三张图给了积极的评价,认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着力点、工作的重点都更加清晰、更加务实。比如说“三城一区”是主平台、北京怀柔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是主支撑,高校院所、创新型企业是主力军。

  • [杨仁全]2017-04-25 19:30:37

    第二个变化,这三年来,我们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生态。以中关村先行先试为引领的制度创新,结出硕果。中关村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张名片,也将在我们未来的科技创新中心中发挥重大的作用。这里,我们有改革“加法”,人员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等等,也有“减法”就是简政放权,在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上做减法,赋予科学家、科研工作者更大的自主权。中关村示范区已有10项先行先试政策推向全国。2016年,我们还有工商总局19条、食药总局12条、公安部20条新政等改革,不断把全面创新改革引向深入。

  • [杨仁全]2017-04-25 19:30:43

    第三个变化,这三年来,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北京地区科学技术奖励获国家奖的比例占全国三分之一左右,刚才给大家介绍的国家领跑技术里,北京就占55.7%。

  • [杨仁全]2017-04-25 19:30:50

    第四个变化,新经济支撑转型升级方面,无论是新经济增加值,规模以上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还有知识密集型增加值,这些对首都经济转型发展的数据都很好印证了近三年来首都经济结构发生的新变化。 第五个变化,这三年来,在新业态、新模式方面,完全可以和硅谷媲美,比如分享经济模式,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第六个变化,这三年来,在支撑城市发展水平方面,我们的轨道交通、环境治理、医疗健康等方面,科技都很好地发挥了支撑和示范作用。成华院长刚才特别举了十大疾病防治科技攻关工程,建成全国最大的临床样本资源库,产生了一批诊疗技术标准,这些都直接惠及到了民生。

  • [杨仁全]2017-04-25 19:30:57

    最后一个变化,这三年来,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建设4+N功能承接平台,通过技术辐射和输出,引导和支持河北、天津提升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通过政策互动、资源共享,激发三地创新活力。 这是近三年来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的新变化。当然,这些变化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更离不开广大创新主体、科技工作者和媒体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这里还要特别感谢媒体朋友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营造的良好舆论氛围。再次感谢大家。

  • [主持人]2017-04-25 19:31:04

    主持人:感谢各位领导对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7的发布,也感谢媒体朋友对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关注。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