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委员听民意:如何提升首都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一)

    生活性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也是深化服务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北京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进一步深化首都服务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努力探索适合北京城市特点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新模式,增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成为市政协今年关注的重点。3月17日14:00,我们将邀请北京市政协委员樊澄、王立嵘走进千龙网直播间,围绕“进一步深化服务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主题,重点就家政和便民服务、健康和养老服务问题,与大家进行在线互动交流。

千龙网直播间

樊澄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
王立嵘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郊区旅游实业开发公司原党委书记。

更新时间:2017-03-17 14:46:03
  • [主持人]2017-03-17 13:59:54

    各位千龙网的网友大家好,这里是《委员听民意》的直播现场,我是主持人易欣。

  • [主持人]2017-03-17 14:00:48

    生活性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也是深化服务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直接面向生活的服务,生活性服务业关乎百姓的衣食住行,目前,北京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进一步深化首都服务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努力探索适合北京城市特点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新模式,增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成为市政协今年关注的重点。

  • [主持人]2017-03-17 14:02:16

    我们将邀请北京市政协委员樊澄、王立嵘走进千龙网直播间,围绕“进一步深化服务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主题,重点就家政和便民服务、健康和养老服务问题,与大家进行在线互动交流。

  • [樊澄]2017-03-17 14:04:07

    主持人好,网友朋友们好,我是政协委员樊澄。退休之前在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党委书记,我也是北京的一个市民,今天很高兴在此和大家共同讨论我们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 [王立嵘]2017-03-17 14:04:24

    主持人,网友、市民朋友大家好!我是政协委员王立嵘,我们这个企业是北京市郊区旅游实业开发公司,现在更名是北京城乡商业控股集团。

  • [主持人]2017-03-17 14:04:49

    两位委员这次来演播厅作客是打头阵,之前有一个课题如何加强生活类服务业供给侧改革,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 [樊澄]2017-03-17 14:05:40

    这个题目有一个来源,北京市在2015年5月份经国务院批准,作为全国城市全国服务业的示范城市。相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进步而言,生活性服务业更能够涉及到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更能够使我们有一种感受,也就是所谓的获得感。因此提高生活性服务业的品质将会成为我们在提升服务业改革的力度,加大推进生产生活服务业的全市行动会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 [王立嵘]2017-03-17 14:07:55

    刚才樊委员说了,这次调研题目是刚开始,主要是从四个领域,一个是家政和便民服务,重点关注社区服务综合体,便民网点和一刻钟生活钟的建设。第二是健康和养老服务,重点关注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和体系构建以及健康咨询。三是社区治安和管理方面。四是文化和旅游服务,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和市民休闲的文化发展情况。主要侧重于这四个方面。我们调研组由政协的经济委员会为主来牵头,还有其他的有政协的城建委港澳台委,还有八各民主党派还有工商联,樊总是我们的组长。还是按照这个题目,逐步还要深入。因为刚开题,3月7日刚开题,现在也就是几天的时间,现在听了一些汇报,这次主要看看网友朋友、市民朋友在这方面是不是全了,再一个大家是不是能够概括我们提升服务业品质的内容。

  • [主持人]2017-03-17 14:08:46

    所以在节目环节中,如果网友有什么问题,涉及到家政便民,包括小区物业还有文化旅游问题,欢迎给我们留言,委员也可以跟大家交流。说到供给侧改革,早在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会议上,包括APEC峰会上很多次强调要加强结构性供给侧改革,包括今年的两会,也是有很多部委的负责人说到就如何加强供给侧改革回答记者的问题,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改革呢?

  • [樊澄]2017-03-17 14:10:01

    供给侧改革在2015年总书记提出这个概念以后,其实全国全党都在推动这方面的改革。具体到北京市的生活性服务业,我觉得当前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还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匹配度不够,或者说有效供给不足,因此也导致有些需求不能够满足,或者说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满足。在这方面,我们要下大力气,下功夫。

  • [主持人]2017-03-17 14:10:36

    就是供需双方出现矛盾,有供给侧就一定有需求侧。有一些需求,包括广大市民提出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答或者满足,有人一直在提,我身边也有很多朋友说,现在找一个好的保姆,找一个好的家政工作人员,甚至比找一个媳妇还要更难,这就是供需关系中很重要的矛盾。咱们这次的课题也涉及到家政服务业服务性供给侧改革,对这个话题,两位有什么调研的结果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 [王立嵘]2017-03-17 14:12:57

    现在提升生活服务业的品质,在北京市应该说做了大量的工作。北京市委、市政府,北京市服务业占GDP到80%多,当然服务业分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这次调研的内容主要是提升生活服务业品质。生产服务业主要是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高端价值链。生活服务业主要提高精细化管理,规范化还有制度化。刚才主持人提到,现在关于家政服务,我这儿有几个数字,从网上了解一下,还有通过妇联三八服务中心,现在全市注册资金在十万元以上的有家政服务企业800家,全市从事家政服务的约50万人。我查网上的资料,有三个90%,一个是90%是外地的来京务工人员,还有90%是女性,还有约90%的初中、小学文化。主持人提到找家政、找保姆现在确实存在保姆荒的情况,有这么几点。一个是北京是特大城市,保姆需求量比较大,又面临到老龄化社会,65岁的老年人有220万人。特别是最近,有一个数字能说明问题,2016年全市新增人口中为28万,2017年估计要增加30万。这28万人大不都是二胎,不管是老年人也好,还是病残,包括幼儿,特别需要保姆的照料。但是我们这方面,虽然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相对来讲,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方说保姆怎么去找,渠道,还有保姆素质层次怎么样,是不是经过有关部门的资质认证,市民朋友都涉及到这个问题。请保姆难,再一个请保姆以后,可能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所以这方面也是我们调研的重点。

  • [樊澄]2017-03-17 14:15:11

    家政服务不仅仅是保姆问题,还涉及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事情,特别是现在城市绝大部分都是双职工的多,或者上班的人多,在上班族过程中,还有家庭的问题,包括周边便民问题,甚至包括早餐问题,包括周围的停车或者出行方便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涉及到家政服务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问题,这方面我们也想针对这个题目做一些更加深入的调研。主要想听听市民对这个问题的需求,抓住一些重点,提供有利于市委、市政府决策的制度性改革。

  • [主持人]2017-03-17 14:16:01

    王委员也说到,好多90%就是家政服务人员,我指的是家里的保姆,可能更多是农村来城市务工的女性占90%,他们的教育水平,包括自身的素质有没有一个考核的机制给他们做到标准化?

  • [樊澄]2017-03-17 14:16:44

    前几天3.15也曝光关于月嫂和保姆的资质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方面还是有点乱相,规则不清晰,要求不一致,标准比较杂乱,甚至没有标准,以及市场还没有健全,监管范围也乏力,这些交织在一起,既有制度性的供给不足问题,也有实际当中不成行的问题,还有需求者和供给者对问题意识不同的问题,另外还有个性需求问题,这些都需要去加以清晰梳理,我们想分门别类梳理出来。

  • [王立嵘]2017-03-17 14:18:24

    我在网上也看了看,北京市家政培训,有北京市三八妇女的培训中心,还有一些家政服务企业他们也都做一些培训。我看看了国家人事部,包括北京市都有保姆培训以后的初级、中级、高级资格认证书。但是培训的这些工作也在做着,很多保姆也是经过了培训,但是可能感觉还是有点差距。我看了看山西有一个叫山西省家政服务协会,因为外省市到北京来的很多,因为保姆主要是外地,90%都是外地务工人员。山西包括其他省市在这方面做得工作比较多,省里搞一个资质,七统一,一个是工牌统一,标准统一,合同统一,培训统一,保险统一,体检统一,投诉统一。保姆的市场规范化、制度化,你要找保姆,必须得同时具备这些统一的条件。我看外省市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 [主持人]2017-03-17 14:18:53

    七统一另一方面保证家政人员自身的权益,比如说合同统一,对他们的社会保障,体制体系有了一定的规范性,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

  • [王立嵘]2017-03-17 14:19:15

    一个对保姆本身负责,同时对他们的服务对象也负责,老人和孩子。现在家庭的孩子都是一个两个,都是千金,非常重视,所以还是值得我们借鉴。

  • [主持人]2017-03-17 14:21:40

    随着二胎的开放,随着老龄化的出现,势必对家政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如果单纯只靠外来务工人员或者单纯只靠年纪比较大的妇女组成,可能这个队伍还会出现供需矛盾的现象。如何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家政服务类中来,如何让更多素质高的人加入进来,二位有什么看法?

  • [樊澄]2017-03-17 14:22:24

    我个人的想法,需要从三个方面着力,一个是制度性供给,我们要形成一套更加透明的,更加完整的制度供给。首先要营造市场环境,主要是决策部门来努力。二是在需求方面,要有一个更加完整的认识,当前为什么会成为比较复杂的情况呢?是因为需求方的诉求不断进步或者不断调整,而我们的技能、技术、意识还没有相应跟上,因此在这方面也需要加以澄清。比如新型的方式要加以引导。三是要有人才在里面起作用。人才里,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缺乏是缺乏管理和培训人才,我们这方面家政专业几乎没有。所以这方面根本就没有本科甚至大专,学有所专的专业性人才,这些人才会对这方面市场的供给起到促进和推进作用,这是目前缺乏的。

  • [主持人]2017-03-17 14:22:46

    有了这个专业,有更多人去学,不仅可以提高这批人的素质,另外也能加强对这个行业当中人才输送很大的支持。

  • [樊澄]2017-03-17 14:23:09

    比如以国际航空公司为例,我们虽然不是搞家政,我们是搞公共服务,我们的空勤服务人员是有空勤服务学校,这些都是大专或者大学本科学历,这样就能够提供比较充足的市场需求。同时需求方,比如我们航空公司是需求方,我们在选择市场资源的时候也有要求,同时还在不断培训这方面人才,使他们不断跟得上需求者的要求,更好服务于社会。

  • [王立嵘]2017-03-17 14:26:49

    樊组长说的都是天上飞的,因为他是国航的。我说的是地下走的,地下走的,现在家政,保姆是一个方面,千家万户都能见到。还有方方面面的家政服务,包括便民网点,包括家电维修,美容美法,这都属于家政服务业。现在共有市场主体企业有37258家,其中个体工商户有25804家,占70%。便民的网点,包括家政服务公司,三万七千家企业,但是这些企业绝大部分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真正北京市做的相对少,当然有一些大的商业网点,京客隆等网点,可能北京市民多一些。但是大部分都是外地人。外地来的对他们培训规范化引导,规范化制度建设,包括政府政策导向都特别重要。樊总天上飞的要求很高,但是实际上对家政服务,随着市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虽然经济的发展,原来是温饱型,到小康型,逐步到富裕型,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的发展,这方面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外地的来京务工人员,从过去熟悉到熟悉有一个过程,通过培训,通过引导,通过政策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 [樊澄]2017-03-17 14:27:27

    是不是应该动员社会力量,投资一些,比如家政服务学校或者保姆培训中心,类似于这样的机构,能够让他和市场对接。

  • [主持人]2017-03-17 14:27:55

    开始我们已经聊了家政方面的生活服务类供给侧改革问题。其实刚才在聊天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也是现在大家非常注意的,就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现在随着独生子女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已经出现了空巢老人现象,缺少陪伴,很孤独,对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对养老机构也是一种考验,我在网上了解一组数据从2015年到2025年这十年,对于养老机构的床位需求,从659万一直到了1285万,这个供需双方的矛盾,应该怎么解决?

  • [王立嵘]2017-03-17 14:28:45

    你刚才说的是全国 ,北京市有一个数字,北京养老院大概860多家,床位是不到12万张,到2020年,床位能够达到16万张床位。现在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是两亿两千多万人,这么大的体量,而且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到来,对老人叫养老也好,服务业好,迫切需要提高到政府部门,因为这涉及到千家万户,老龄化社会,过去是421的家庭,现在是422,但是老人是占4。

  • [樊澄]2017-03-17 14:30:50

    养老要从结构上进行划分和调整,从目前整个来看,可能居家养老还是我们更加熟悉的方式,而且也是一个主导方式。大概90%都在居家养老,另外还要辅助于社区的养老,作为一种辅助。刚才提到的床位问题,这是作为补充,不能成为主导形式。北京市如果解决200万张,或者比这个更多的床位,我估计社会的财力,包括各方面的人力物力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最合适,最方便的方式就是居家养老。但是居家养老,什么叫居家养老,刚才你提到的,比如像空巢老人,一方已经走了,一方身体还不错,子女也在上边,但是子女有工作,还要带孩子,还需要其他的事情做。

  • [樊澄]2017-03-17 14:31:04

    在这种情况下,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应该有一些社会上的服务给他提供他所缺乏的一些东西。比如,他可能身体好的时候可以做饭,但是孤独感,精神慰藉的怎么办,这个需要社会工作者,社会机构上门服务,可能要组织社会的文化体育活动,或者适合老年人的社交活动,这个需要街道,或者所居住区形成这样的氛围。同时还有一些护理性的需要,比如老年人用品的供给,这些问题才能构成居家养老产业链。如果把这方面东西充实以后,我相信这个可能会成为更能够适应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更能够适应现在的产品习惯和大家意识中更好的方式。

  • [王立嵘]2017-03-17 14:35:05

    北京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在养老方面市委、市政府,包括民政局等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比如说去年5月份,市人大通过了《居家养老条例》,其中22条,内容有八条,为老人提供早餐服务,为老人提供体检,提供家庭服务,包括对于失能、高龄、独身的老人怎么服务,利用社区怎么服务,等等,一共22条,非常细。民政部门是老年服务的主管部门,2015年搞了关于老年人规划,提出“9064”专项规划。90%的老人应该是在家庭养老,6%的是社区养老,全国好象是“9073”,北京是“9064”,大部分是居家养老。居家养老,一个是观念上,中国人还是愿意在家里养老,当然这里确实对社会有要求,还有对子女得尽孝心,赡养老人都有要求。咱们的床位到2020年北京市才16万张,65岁以上200多万人,差距还是比较大,还是以居家养老为主。

  • [樊澄]2017-03-17 14:35:53

    居家养老与家政服务也是密不可分的。北京市人口刚才提到的数据已经证明,65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0%了,按照世界组织统一的标准,10%的老年人口应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有一个很重要的,老年生活需求的产业应该形成。我觉得当前最重要的,北京市出台文件的基础上,应该尽快推动向良性化、规范化发展。

  • [主持人]2017-03-17 14:36:42

    这次的课题也包括社区、物业这方面,社区是每个人生活的地方,每天除了工作之外,大家所栖身的地方。如果社区环境不够好,或者社区管理不够规范也挺闹心的。对于小区的管理,社区的规范化制度的设立,两位在调研中有没有遇到实际的问题想跟大家一起交流沟通的。

  • [王立嵘]2017-03-17 14:39:21

    因为现在社区北京市的领导,据了解,现在居住小区有5400多个,其中老旧小区1580多个,新建小区3900多个,构成了5400多个小区。小区由3000多家物业企业做服务,一级企业155家,二级企业396家,其他2000多家企业是三级企业。小区的服务,每个市民都能够感觉到,有几层网络在服务着。现在小区的专职工作者有35000人,不管是服务物业公司,还是社区的服务工作者,包括物业公司也好,都在认真地做这些工作,但是特别矛盾突出的,1580多家的老旧小区,情况比较特殊,有的没有电梯,有的多年的老同志在这里居住,很多年轻人搬到新小区,老同志在这里居住,又没有电梯,越来越需要照顾。

  • [主持人]2017-03-17 14:39:42

    这里正好跟网友提出的问题可以解答一下,走进老龄社会之后,年岁大了,而且住在高层,上六层非常费力,老旧小区安装电梯的事是可行的吗?

  • [王立嵘]2017-03-17 14:40:40

    我也了解一个数字,我在北京市工作时间比较长,2016年为老旧小区完成了3000多台住宅老旧小区的风险评估工作,2016年要完成专项维修资金更新改造修理电梯是4615台。现在老旧小区有的是没电梯,有电梯的也很陈旧,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质监局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已经开始着手解决问题。

  • [樊澄]2017-03-17 14:41:16

    据我了解,在一些老旧小区或者在缺乏电梯的物业,绝大部分可以安装电梯,但是安装电梯的方式,仅仅靠政府一只手不够,还要动员社会力量来做。其实也有一些社会企业愿意做,无非要有一些方式能够使他投入有所回报。我觉得小区物业管理也是这次调研的重要方面,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小区中,特别是现在北京市建设很大,涉及的面积都非常广阔。在20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超大型城市中,怎么样能形成宜居城市,物业管理是非常环节。而这个重要环节做不好,我们就很难实现宜居之都的目标。比如安全问题,小区的安全怎么保障?另外要解决方便问题,就是便民设施应该怎么设立。另外要解决急需需求问题,还有读书、看病、交通、市民的个性化需要,同时还有一些邻里关系问题,社区文化交流活动问题,这些都应该放在大的框架下综合性来考虑问题。

  • [主持人]2017-03-17 14:41:56

    开始说到的都是正面问题,如何解决小区的安全,如何解决绿化,包括读书,怎么保持小区居民的精神生活。但是其实还有一些现象是比较反面的,就是有一些不太文明的物业公司跟业主之间会产生一些矛盾,比如说他还照样收取物业费,但是该干的活不去尽职尽责完成。出现这些问题的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二位怎么看?

  • [樊澄]2017-03-17 14:42:21

    成立业主委员会,业主是代表人,物业管理应该和业主委员会形成市场化的磋商和交流。需求双方要共同努力来促成这个事情。我们在内部讨论课题的时候,大家都这方面的议论也非常活跃,所以在这方面如果通过市民的关注,会拿出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或者小方案。

  • [王立嵘]2017-03-17 14:44:10

    我觉得现在5400多家小区,其中有1580多个老旧小区,还有3900多家是新建小区。老旧小区和新建小区在管理,在制度上,恐怕都有一个区别。比如新建小区管理大部分是市场化的,比方说包括物业费在调整。但是老旧小区更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包括这方面的政策倾斜,包括专项资金的使用。因为老旧小区房屋,包括管道都很陈旧,我们可能都知道老旧小区的状况,我们过去也在老旧小区工作过,之后搬到新小区去了,老旧小区和新建小区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经济委员会的领导,这个需要重点来解决的,有所侧重。

  • [樊澄]2017-03-17 14:44:23

    有六个字是对这个问题的考虑,一个是补缺,有的连物业管理都没有。二是提升,即使有物业管理的,也需要针对整个小区物业有所提升。三是规范。要有一个市场规范,否则没法监管。

  • [主持人]2017-03-17 14:46:03

    谢谢两位,时间关系,这期的访谈到这儿就要跟大家说再见了,其实我觉得两位委员说得非常好,但是今天只是开篇,对于首都服务业的供给侧改革,往后还会有两到三期的《委员听民意》,届时千龙网的网友可以给我们建言献策,把你们遇到的问题反馈到委员,让他们给您做一个解答。这就是本期《委员听民意》的全部内容,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