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与专利成果展示推介会——李祖奕

2016-11-29 16:27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第五届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与专利成果展示推介会——李祖奕

第五届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与专利成果展示推介会——李祖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千龙访谈,我是主持人游游。创新创业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对于自己和社会的认知还是非常有限的。要想清楚地知道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特别明确,这也绝非易事。而现在有一部分大学生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今天我们邀请到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李祖奕,请他来为大家讲一讲他的故事。首先跟我们的网友打声招呼。

李祖奕: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北京伍麦果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李祖奕。

李祖奕:你现在才大三,这个公司当时是怎么组建起来的?

李祖奕:这个公司刚开始的时候是五个小伙伴无意间的想法碰撞出的火花,有了想法之后就开始做了。在2015年6月10日的时候我们注册成公司了。

主持人:简单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个公司?

李祖奕:这个公司目前的业务主要是校园水果配送方面。将我们优质新鲜的水果直接配送到同学的宿舍里,原来采取每天都有方式,但是后来根据我们的摸索和市场上现有的电商模式,今年来整合一下,创办了我们的“麦果日”,就像“双11”一样,每周就卖一次水果,把大家的水果需求集中在一天,第二天再集中配送。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各方面的成本,从而把最实惠的价格给到同学手里。

主持人:你们当初是怎么萌生创业想法的,在学校里,水果摊应该很多,超市里也有卖水果的,当时没有竞争力吗?

李祖奕:这方面有赖于一个大环境,中国人多,在北京上百万的在校大学生,当初觉得有市场,有竞争力,就因为在于这么多在校大学生,有这么潜在的用户群体存在。对现在的大学生而言都是90后,对这一代90后的消费习惯和喜好我们是比较了解和掌握的。大学生买水果跟我妈妈他们买水果肯定也是不一样的,跟都市白领再买水果肯定也不一样。我们就是抓住在校熟悉学生,认知学生,知道他们的需求,从这个切入点切入进来。

主持人:在最初期五个人一起去配送水果?

李祖奕:对,在初期我们五个人在北石化这一所学校里,早上自己上水果,线上微信自己维护,也是我们五个人自己在送,刚开始就这样。

主持人:后来呢?

李祖奕:后来四名同学离开了。其实水果这个东西真的是很累,很操心的事情。不止是水果,任何生鲜,行业内大家都比较认同,就快递一样又脏又累的活。在我们创办伍麦果初衷的时候,是想通过自己影响更多在校大学生,只有水果这一样产品是所有在校大学生随意,几乎是没有门槛就能涉及到的,大家都要吃水果。通过这个,我们很直观地去表达我们的辛苦,我们的努力和奋斗,想通过这个告诉大家,只要努力一下,梦想有可能就会实现。

主持人:伍麦果是因为当时有五个人参与?

李祖奕:对。其实这个名字并不是我提起的,是当时五个人当中一个合伙人提出来的,他说五个人卖水果,五个人卖水果,就叫伍麦果吧。

主持人:其他四个人都不干了,为什么还要坚持这件事情?

李祖奕:一方面就像养宠物或者培养自己的一个兴趣爱好,或者自己热爱的一份事情,不会轻易地放弃,知道会很难。但是时间一长,做了一两个月,慢慢积攒下来口碑,积攒下来种子用户,大家都很支持,也很鼓励我们往前走。但是就是因为就剩自己一个人,其实也有犹豫,也有彷徨,在家里和朋友的支持下,又继续做下去了。

主持人:现在伍麦果团队组建情况是怎么样?

李祖奕:队麦果由原来单一的一个事业部,扩展到三个甚至四个事业部。我们现在团队的基础架构基本上是完善的,可能更多的还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因为我们是想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人知道我们,更多在校大学生知道我们,也让更多在校大学生参与其中,去影响他们,甚至能对他们做一些什么改变。现在这四个事业部大致情况是,校园水果事业部承接原来的水果业务,另外一个是净菜,我们可能要开沙拉这个板块,到时候也是针对产品,明年可能针对于北京市进行铺渠道。再接下来物流这块,单独出来一个部门,因为我们是配送到宿舍的服务,所以说不管是其中哪个环节,物流还是很重要的,而且也是我们的核心一个竞争力。第四,我们比较异想天开的想法,我们想做一家水果自助的餐厅,在这家餐厅里能吃到当季全北京市都吃不到最好吃的水果,但是只有水果。目前就是这四个事业部。

主持人:你们这四个事业部针对的只是石油学院?

李祖奕:不是。最开始的时候只是针对我们一个学校,甚至可以说是我们一个校区。在2016年开始之后,水果这个事业部从石化康庄这个学校扩展到南边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印刷学院,还有我们学校,这三所学校的五个校区。至于净菜事业部,面向的人群就出来了,从学校里跳出来,面对的是城市白领。另外后面物流这块,就是针对前两个都用得到,剩下水果自助,针对用户人群就广了,相当于我们已经从学校跳出来了。

主持人:现在从学校跳出来的过程,你们的用户也越来越多,现在的团队有多少人?

李祖奕:现在的团队接近40个人。大多数校园水果业务因为配送到宿舍,随着单量增长,配送员的人数也是在增加的。

主持人:40个人都是身边的朋友和同学吗?

李祖奕:基本上都是身边的同学和朋友。

主持人:对于同学和朋友,你觉得这个团队你应该怎样去管理,以及现实生活中是怎么去管理的?

李祖奕:针对于一个比较难搞的点,在于大多都是在校生,在校生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能力相对来说会弱一些。不能过高地要求团队内部的在校大学生,相对比较宽松一些。相对专业的,像一些朋友,马上要进来的合伙人,这些都是专业的,我们可能对于这些来说,要求和各方面会严格,更高标准一些,因地制宜。

主持人:很多人都说创业的时候不能跟朋友一起创业,也不能打亲情牌。

李祖奕:其实这句话我不完全赞同。我们在创业初期,在获取种子用户的时候,我想反问一下说这些话的人们,你的前期种子用户从哪里来,就拿我们来说,不从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开始的话,首先让他们去信任你,去相信我们可以做好。如果连他们都不相信,你拿什么去让更多的用户去相信我们这家公司是可以的,我们是能做好服务的。

主持人:从2015年到现在,你在创业过程中最折磨你的因素是哪个?

李祖奕:还是人,还是团队。这个期间,在校大学生创业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团队流动性比较强。就在前不久,有一个跟了我小两年的同学今年也同样是大三,离开我们了。那一阵子感伤了大概一个星期,但是后来反思来讲,一方面可能人各有志,另一方面学校里的同学成长速度可能跟不太上公司业务发展速度。我们原来都是说每个点,想的都是每个点,但是自己创业的话,需要看到每个面,即使是最简单的配送工作,所有的配送员我都要亲自面试,任何一个点都能影响一个面,各方面原因,人的这方面还是我一直来最头疼的。

主持人:作为一个90后的创业者,你觉得跟前辈相比,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不足在哪里?

李祖奕:我们的优势可能更多的是比较个性,比较活跃,针对我们的用户群体来说,我们能更直观了解用户的需求,用户的消费习惯,用户的喜好。这可能是我们的一个优势。针对于我来说,我做这个项目的优势。劣势,一方面是社会经验的不充足,还有人脉积累的不够充足。另一方面就是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动力来自压力这句话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可能没有现实中的生活问题,导致不会我像一些前辈那样,因为当时各种情况,迫使他去要求他怎么样。而相对我们来说,我们是发自内在的,我们想去做这件事情,更多是这样子。

主持人:伍麦果到现在已经发展了近两年,这一步一步历程复杂你当初的设想吗?伍麦果之后你是怎么想的? 

李祖奕:很多人都在问我这个问题,我毕业之后伍麦果怎么办。不止一个人,一次被问到。我对伍麦果的设想,现在每走的一步都是符合当时的方向,慢慢在学校里积累一批种子用户,在京大学生有一个特点,京籍学生占有率会相对高一些,京籍大学生毕业之后,方向基本上也是留京,相对于我们一直在培养我们的用户,通过这两年的时间,已经培养一批一两千人的用户,从学校毕业出去了。相当这批用户就是我们进一步开下一个事业部,相对于净菜,针对不一样人群的契机,另外一批种子用户。相当于我们伴随着用户成长,也是符合我们之前的预想和预期。

主持人:你到目前为止和伍麦果都成长了两年,有没有什么想跟自己的学弟、学妹说的,或者说即将踏上创业这条路的人说的?

李祖奕:想说的真的很多。最重要的一点,你如果真的想创业了,想好了再来。首先,你一定要有足够的内核,自己各方面的技能一定要到位,支撑力各方面。不要求你某方面都非常通,但是每方面要沾一点,至少要有一样精的东西,就像我,可能更多是执行这块。执行力相对来说是我比较突出的特点,敢想就敢做。第二,一定要考虑好这件事情你要创的业,创业的目的是什么,是纯粹为了创业去创业,还是为了什么?第三,一定要协调好家庭、学校、学习和创业四者之间的关系。第四,如果说走上了这条不归路,很多人可能会说一条路摸到黑,也要自己判断,这条路不一定走得通,在走不通的时候还是要及时撤出来。第五,也是针对我个人角度而言,创业的时候一定一定一定要找对你的合作伙伴。

主持人:其实初生牛犊不怕虎,应该是年轻人创业的一个基本精神,以及他很重要的一个精神,我想只要把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去实现,总能开展我们的人生规划。再次感谢祖奕参加我们的节目,谢谢。

各位网友,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关注,再见。

责任编辑:赖仁杰(QV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