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与专利成果展示推介会——吴岩

2016-11-29 16:19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第五届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与专利成果展示推介会——吴岩

第五届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与专利成果展示推介会——吴岩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千龙访谈。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与专利成果展示推介会为大学生的成果展示搭建了一个平台,同样也架起了市场与技术、高校与社会、学生与企业之间实现梦想的一座桥梁。2016年迎来第五届,本届展示的作品科技创新含量更高,而且实际操作应用能力更强,层层的选拔共评选出11个创新金奖,今天我们也邀请其中一个获奖团队的代表者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吴岩,欢迎您。先给我们介绍一下获奖的作品,可能也是网友最想了解的。

吴岩:我们这个作品主要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设备层面,一部分是技术层面。设备层面主要涉及到全景摄像机,普通全景摄像机是由四台摄像机拼凑而成,你都知道,摄像机其实是有广角,每个广角拼接处必定有死区,这是普通摄像机的缺陷。而我通过我们的技术手段和创新思路,把死区避免掉,就是通过同光心摄影技术,这也是我们的关键技术。我们把所有摄像机通过光学反射,单反模式汇聚到一点,使它形成一个同点拍摄的效果,从而避免了死区。以前摄像机只能拍摄远景,像风景、人群之类,近景采访有死区的效应没有办法做,这是我们的重大突破,超近景、零距离成为现实。

第二,通过技术层面的东西,把分发技术应用到现实。什么叫分发?众所周知,全景是超广角的视频,清晰度其实是非常高,清晰高就意味着数据量要大,数据量大就意味这客户端受不了,所以我们通过我们的先进技术,把客户端想看的视频分成一块一块的放入客户端,客户想看哪儿看哪儿,把坐标发给我们,我们把采好的视频发送给他们,避免不必要的流量浪费,数据、发热等问题,这是我们的突出点。

主持人:比如把你的作品应用到我们两个人的对话当中,会呈现什么样的效果?

吴岩:比如像后面摄影老师都能看到。把东西放在这个位置,既然是环状,将周围所有环境全录制下来。今天不光是您我二人,可能四位老师在桌子四个角落,一台摄像机肯定拍不到,两台有点困难,但是我们全景摄像机一台就够了,周围一圈,包括我们的场景布置,每个老师的神态,每个同学的动作都能拍到。

主持人:也有做VR全景访谈和直播的,跟这个有什么区别?

吴岩:说实话区别并不大,我们为什么依然是很突出,很创新的作品呢?是因为我们解决他们所不能的东西。

主持人:什么?

吴岩:众所周知,您现在做直播,观众们听说有VR或者全景直播,现在能用手机看,或者像斗鱼、战旗网络直播火爆,就是因为数据量过大,而且并不能做到超近距离采访。比如像一些网络直播,摄像头离主播非常近,可能20公分,30公分,而过去的一些老摄像机全景摄像机是拍不到的,近景是有死区,主播往前一凑,视角少了一半,而我们新设备可以做到。而且数据流的剪裁也是对主播播出数据量的控制,也是对客户数据流量付费的一种减少。

主持人:观众在看的时候,视觉体验上会有什么变化,他们体验会有什么感觉?

吴岩:观众,我们有一句话,可以身临其境,左顾右盼。同学们戴VR之后,我说今天看看主播,一抬头看到了,采访的吴同学是什么神态,机位不用切换,头一转看到我了,我在这儿给你介绍设备怎么怎么好。如果同学们想看其他地方,向旁边去看,摄像机是这样的,摄像机老师是这样的,很多观众平时没有涉及到的领域,摄像机后面的领域,观众可以通过这个开拓一个新视野,打开一个新世界。

主持人:这是一个设备,设备体积有多大?

吴岩:设备体积,现在有一台比较完备的产品,高度只有这么大,我们管他叫小杯子,比喝水的杯子还小,脚架往上一架,先把数据输出,可以实时播放。

主持人:所以很便携,可以随时带着,不用像现在的机器一样。

吴岩:我们有一句话可以揣兜里,或者说书包的水杯侧往里面一放就可以,而且我们已经做好圈套的防护措施。我们给它配套一个小箱子,还没有投入生产,后续会跟进。小杯子和小箱子,里面有海绵防护装置,还有采音设备,便携,比笔记本还小。

主持人:除了用于直播,这项技术如果出现的话,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吴岩:作为学生还是介绍一下学习。众所周知慕课网络视频直播,平时看一节课,拍老师,拍PPT,同学们怎么提问看不见。我们之所以秉承身临其境的效果,我们把全景摄像机放在座位上,观众不再是一个观众,是同学,VR看老师,老师讲课的神态,动作都能看到,老看到一个PPT,能看到PPT,这个时候身后的同学提问了,他打了几个手势,我看到了,这个问题我也有,扭过头看老师,老师怎么说了,这其实开拓我们一个新视野,也是对现在的慕课,包括实名直播做了革新。

吴岩:那天也是获得创新金奖的同学在聊天的时候,他是一个无人机,有一项监控的能力,我不知道您这个技术可不可以应用到监控方面,比如可以对交通方面的监控,实时全方位的监控,咱们这个设备可以应用到这个领域吗?

吴岩:说监控之前,给您提供一个小例子。长安街上有多少摄像头,不太方便说,但是经过数据调查,长安街每个十字路口至少装了四到五个摄像头。他并是为了监控其他东西,单纯是为了车流。十字路口四个方向,每个方向都有违章的人,怎么办?一个方向三个,而我们全景摄像机就不一样,路口中间装一个,可以全部监控,后期进行处理,图像识别技术,同时还具有老摄像机的抓拍、录影功能。老摄像机是单镜头的,每次换一个角度需要旋转,我们对它进行改进之后,不需要旋转,进行数字机位的转换,避免老式机器的耗时与抖动,这是我们对它的革新。

主持人:我知道您的作品大概让大家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您说的好像很简单,说了很多优势,其实在后期,在幕后做研发的时候,也付出很多辛苦,今天是代表团队而来,介绍一下你们这个团队。

吴岩:我们团队其实是很特殊,是我们学校中少有的跨院的合作团队。我们团队由9名同学组成,当然后续还有众多同学。9名同学来自两个学院,刚整合的信息学部,现在所说的机电学院,还有一些研究生,是研究生院,对我们技术上做很大支持。同学们刚来的时候有很多顾虑,技术层面出发点比较高的产品或者一项技术,同学们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有一些同学觉得出发点太高,可能不好下手。

主持人:现在有接地气。

吴岩:这也是我们的难点。所谓出发点太高,站得更高,摔得更疼。什么叫落地?落地就是成产品,站得太高,要落地比较难。

主持人:怎么把这几个小团队组合在一起?

吴岩:我们初步第一次进行尝试了跨院合作,首先通过老师,通过学校的大环境,帮助我们联系各个导师,导师下面的同学很乐意看到这个成果的进步,也慷慨向我们提供技术、人才方面的支持。这方面展开之后,我们通过宣传活动的推广,同学们知道我们这个设备产品有很多改进的地方,有很多可以进步的地方,同学们可以锻炼的地方,这时候吸引同学逐步加入到我们的项目。

主持人:听您说的时候也像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在组建一个创业团队的时候,有点这种感觉。我知道这个团队各司其职,大家攻克这个技术,在攻克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吴岩:最大的困难有两个,一个是招不上人,人员紧缺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咱们现实发展太快,视频网络技术进步非常快,所以我们必须跟住步伐推出后续产品。再一个缺乏支持和投资,像我们这些技术,很多投资人或者学校甚至某些部门不理解,你们这个技术搞这么多年,没有任何成果,不知道利用什么地方,学校老师觉得这个东西华而不实,学校最怕就是这个。举一个例子,投资人他们对你这个东西做出来没有应用,就不会投资。风投,更倾向投入无风险的东西,每次去逐字阐释,这个东西好在哪里,技术创新点在哪儿,技术不懂,但是市场懂,把这个东西克服,跟投资人谈。

主持人:在市场和您自己坚守的专业和技术方面,有时候也会有碰撞。你是为什么选择坚持下来,你只有信它才能坚持下来。

吴岩:首先我在这个团队有两三年。首先团队的凝聚力很强,我们团队9名同学,很多学院,有的同学今儿有课,我没课,开个会非常难,同学们有的不吃饭来开会,解决一个问题,这是这个团队让我舍不得的地方。再一个我们的技术,开发这么多年,也是心血。

主持人:你刚刚加入这个项目两年,这个技术开发了多少年?

吴岩:这个技术开发了25年。

主持人:也就是在25年前就想到全景,想到VR的感觉。

吴岩:对。25年前,其实VR概念还没有提出,今年是VR元年,我们老师说VR元年救了我们。就是VR元年的提出,导致全景正式有了被公认的机会。因为25年前,真的是举步维艰,没有任何一个人认为我们这个东西有用,你们这个东西高大上,但是并没有任何意义。

主持人:其实参加推介会,也不光光是今年,可能前几年都参加了,效果大家收到的回馈怎么样。

吴岩:推介会前几年我们一直在参加,很多投资人一直跟我们聊过,也结识很多技术人员,很多人愿意向我们伸出援手,这也是我们推介会愿意参加的地方。今年更不同,今年是VR元年,很多人奔着VR来的,是奔着我们来的,我很开心,也很感谢推介会给我们这个机会。

主持人:这也是一年一年的变化,这也是推介会很好的平台之处,从无到有,从大家的陌生让我们在这个平台展示让大家了解这项技术。

吴岩:所以我还是很希望同学们参加这样一些活动,推介会其实是同学们接触社会,也是让社会接触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

主持人:这其实是一个互动的。你今年也大三了,有没有对毕业之后,有自己想过去创业,把这项技术应用到实际当中?

吴岩:我现在作为项目负责人的身份跟您谈,毕业之后,可能就会以企业,成立一个公司去谈。什么叫落地,就是产品化,必须要创业。这是同学们的要求。同学们觉得找工作多好,或者毕业考公务员,我觉得创业,创业必须抱着很有可能创业多少多少年一点意义都没有。创业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创业是对我们的锻炼。同学们很少有一个在大学期间,如果毕业之后,参加工作,没有这样类似的经验,我们应该鼓励同学们尽量利用学校这个圈子,一个保护层,一个氛围去尽可能锻炼自己,比如像创业之类的东西。这个东西说实话,同学们支持度并不高,很多同学认为我学习课业又重,家里负担又重,为什么还要创业。创业这个东西,人生独一无二,青春年华不去创业,或者不去做对自己有锻炼的事情,以后这个机会再也没有了,这也是我本人创业的目的,或者说一个想法。

主持人:其实这项技术从最初组团队到团队的配合,又到最后的宣传,获奖一种认可,再到后续应用到实际,整个就像创业的过程。其实对自己真的来说是一种很好的一种锻炼和磨炼,也希望你真正能够到大四的时候,坚持你现在所说的,能够把这项技术更加成熟和完善,也再次感谢您今天作客我们的节目,跟我们分享你的技术和作品,也再次恭喜你们的团队获得好成绩。

以上就是本期访谈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责任编辑:赖仁杰(QV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