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之“面向未来的能源结构技术创新与辐射带动”新闻发布会

    8月23日15:00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召开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之“面向未来的能源结构技术创新与辐射带动”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出版大厦

更新时间:2016-08-23 16:01:12
  • [主持人]2016-08-23 15:05:21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之“面向未来的能源结构技术创新与辐射带动”专项系列成果新闻发布会。

  • [主持人]2016-08-23 15:06:04

    “面向未来的能源结构技术创新与辐射带动”专项的设立充分体现了行动计划的创新导向原则,该专项部署了三项重点任务:一是“能源开发与利用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攻关。”、二是“加快能源科技和产业资源集聚”、三是“促进能源科技产业发展”。计划到2017年,取得50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创新成果,形成60个由“千人计划”专家领衔的能源研发团队,初步建成8个能源科技创新基地。

  • [主持人]2016-08-23 15:06:50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领导: 北京市科委委员张虹,北京市科委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顾华,北京市科委新能源与新材料处调研员张永锋,北京市昌平区科委主任李雪红。 另外,市发改委、昌平区政府等单位的相关负责同志,以及专项计划部分项目承担单位的负责同志也在前排就坐。 首先请市科委张虹委员介绍面向未来的能源结构技术创新与辐射带动专项工作进展。

  • [张虹]2016-08-23 15:07:56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 2014年4月市政府印发实施了《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简称“技术创新行动计划”)。“面向未来的能源结构技术创新与辐射带动”专项是行动计划确定的12个重大专项之一。现在由我向大家介绍该专项的基本情况以及主要成果。

  • [张虹]2016-08-23 15:08:48

    一、专项基本情况。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不断增强,国家对能源产业的高端需求要求我们加快能源产业的提质升级。“面向未来的能源结构技术创新与辐射带动”专项由北京市科委、市发改委和昌平区政府联合组织实施,专项部署了三项重点任务:一是“能源开发与利用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攻关”,二是“加快能源科技和产业资源集聚”,三是“促进能源科技产业发展”。计划到2017年,取得50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创新成果,形成60个由“千人计划”专家领衔的能源研发团队,初步建成未来科技城、中石油科技园等8个能源科技创新基地。

  • [张虹]2016-08-23 15:09:24

    二、专项的进展与成效。 在相关部门、区县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校的共同努力下,专项实施两年多来,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了一批传统能源和新能源领域关键技术和装备的应用与转化。

  • [张虹]2016-08-23 15:09:44

    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北京市科委布局五大传统能源和新能源领域,支持了70余项科研项目(课题),多项成果直接应用于油气、煤炭、核电等国家重大工程、“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北京能源企业对国家能源战略服务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

  • [张虹]2016-08-23 15:10:25

    例如,在油气领域,支持了中石油LNG(液化天然气)输送撬装模块施工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多国联合实施的北极圈内超大型LNG输送项目,获得超过10亿元合同;在煤炭领域,支持了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开展煤气化液态排渣技术研究,创新性地提出用煤气化原理替代工业锅炉直接燃煤技术,降低粉尘氮氧化物排放,为京津冀燃煤工业锅炉改造提供了低成本的技术服务和设备;在核电领域,支持了中核工业集团开展反应堆安全壳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巴基斯坦核电站,是我国首个自主化三代核电技术出口项目,突破我国核电“走出去”的战略技术制约。

  • [张虹]2016-08-23 15:10:57

    在火电领域,支持了国电集团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控制系统研发,在江苏泰州电厂示范应用,机组发电效率、煤耗环境指标三项创世界之最;在智能电网领域,支持了国家电网±800千伏特高压换流阀研制,实现重大突破,成果应用于我国西电东输工程,获得了2015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在新能源领域,支持前沿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攻关,在钙钛矿电池、聚合物电池、量子点电池等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一系列世界先进技术成果。同时,积极开展光伏电站、风电整机装备开发与示范工程,在亦庄、延庆、房山等地建成多个风机、光伏电站的示范项目。

  • [张虹]2016-08-23 15:11:17

    第二,支撑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速聚集能源科技产业资源,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促进能源科技产业高速发展。 昌平区作为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带核心区,聚集了未来科技城、中石油科技园(昌平)、中国电科院智能电网产业园、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园、清华核电研发基地等8个特色能源基地,汇聚了570余家能源科技企业。

  • [张虹]2016-08-23 15:11:33

    北京市科委探索多种方式支持其科技研发,促进了“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带”核心区能源科技产业聚集发展,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 [张虹]2016-08-23 15:11:52

    一是北京市科委与昌平区联合支持北京能源科技产业基地建设,2014年6月,北京市科委与昌平区政府签署了《共建北京能源科技产业基地框架协议》,市科委本着政府引导、共同支持,整体布局、集群发展,发挥优势、加快建设的原则,与昌平区政府从成果转化、人才团队、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

  • [张虹]2016-08-23 15:12:16

    2016年北京市科委与昌平区政府联合设立2500万能源专项,联动支持昌平能源科技产业发展,提升昌平能源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聚集程度,全面推动昌平能源领域科技创新。

  • [张虹]2016-08-23 15:12:27

    二是北京市科委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争取国家部委支持,充分发挥未来科技城人才高地的作用和能源科技企业聚集优势,推动一批能源领域的重大技术研发,截止目前累计超过80名“千人计划”专家领衔的能源领域人才团队在未来科技城开展科研工作。

  • [张虹]2016-08-23 15:12:42

    第三,加速推进能源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北京市科委支持能源科技成果转化,发挥政府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在未来科技城探索采用前立项、后补贴等方式进行支持,激励央企先进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在深入研究入驻研发机构的基础上、提供精细化服务,推动阶段性成果结合机制创新加快转化。同时,专项还引导能源领域高校院所成果转化、军用技术转民用、央企混合所有制企业做大做强。通过落实专项任务,实现了能源科技产业年收入超过1500亿元,形成了一批优势团队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创新成果,推动了我市能源科技产业的聚集发展。

  • [张虹]2016-08-23 15:12:59

    十三五期间,北京市科委、市发改委和昌平区政府,将以“面向未来的能源结构技术创新与辐射带动”专项为抓手,在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形势下,认真落实“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中的重点任务,推动北京能源科技创新发展,为北京建设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 [主持人]2016-08-23 15:15:18

    非常感谢张虹委员为我们所做的详细介绍。 谢谢张虹委员详细的介绍。下面请专项计划部分项目承担单位负责同志陆续为我们介绍有关专项成果。首先有请中电普瑞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孙宝奎副总经理介绍从“跟跑”到“领跑”,国网特高压直流换流阀在重大输电工程实现应用的研发情况。

  • [孙宝奎]2016-08-23 15:15:49

    大家好!非常荣幸出席今天的发布会。我发布的题目是从“跟跑”到“领跑”,国网特高压直流换流阀在重大输电工程实现应用。

  • [孙宝奎]2016-08-23 15:17:54

    我国地域辽阔,发电能源和用电负荷的地域分布极不均衡,特高压直流是最佳输电方式。“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先进输电技术。项目的意义,可以满足国家电力产业升级需求,推动北京乃至国内电力装备的发展。也有助于我国重大电力装备打入国际市场,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节能减排,降低输电成本。

  • [孙宝奎]2016-08-23 15:20:13

    依托北京科委的项目支持,我们公司2009年就开始研究,先后攻克了±800kV/4750A、±800kV/5000A等换流阀核心技术。在国内近两年会实现一万兆瓦直流输电应用。我们在研发过程中,经过多层面的理论研究以及技术验证等多方面,最终实现了产品的成功研发。另外实验技术也是特高压技术的一个部分,在产品研制过程中,我们也同步研制了全工况实验装备等试验设备,我们也建成国内唯一的同时具备柔直流换阀型式实验能力的设备。这个项目产业化做得比较好,目前也配置了自动化的换流阀装配线。从零部件入场检验开始到出场检验,我们建立了完善的检测体系。

  • [孙宝奎]2016-08-23 15:20:45

    在成果方面,2010年8月15日通过国家能源局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2015年3月11日通过了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的技术成果鉴定。目前,我们也获得了北京市乃至国网公司、电科院等多项科技项目奖励,完成了专利受理将近300项,其中授权将近80项,发表了论文50篇以上。该项目应用了若干的直流输电工程。

  • [孙宝奎]2016-08-23 15:21:11

    在产业链带动方面,换流阀对零部件要求非常高,我们通过流程的要求,打造了换流阀的产业链体系。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联合研制等方式,成功实现了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

  • [孙宝奎]2016-08-23 15:21:57

    在经济效益方面,特高压直流换流阀在国内基本上能占到30%以上的市场份额,年产值10亿元以上。另外推动我国重大电力装备打入国际市场。地区效益方面,促进北京市乃至京津冀地区高端制造装备业的升级。在环境和社会效益方面,推动清洁能源进入和输送,减少炭排放。在人才效益方面,培养一批技术骨干。

  • [孙宝奎]2016-08-23 15:22:25

    中电普瑞公司会为国家“一带一路”甚至全球能源互联做出应有的贡献。

  • [主持人]2016-08-23 15:23:01

    有请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关幼耕项目总工程师介绍我国低温环境LNG输送撬装模块施工工程技术在一带一路亚马尔LNG工程项目中应用的研发情况。

  • [关幼耕]2016-08-23 15:23:4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中国石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的。我汇报的题目是我国低温环境LNG输送撬装模块施工工程技术在一带一路亚马尔LNG工程项目中应用。

  • [关幼耕]2016-08-23 15:24:13

    这个项目位于俄罗斯亚马尔办到,占地3.3平方公里,2019年建成。项目的特点,采取了模块化建造,为最大限度的减少极寒条件下的户外作业,模块都将预先在其他地点建造。

  • [关幼耕]2016-08-23 15:24:38

    项目的创新点,突破了常规常温至零下40度的温度范围,首先提出多吊点吊梁及深冷保温管线加装。在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基于亚马尔LNG模块建造项目,先后开展八项工作。亚马尔模块项目的加工设计、超长管线预制生产线的优化设计等。

  • [关幼耕]2016-08-23 15:24:57

    超长管线生产线优化设计,包括物流、切断、下料,实现长达44米,细直2英寸管线的阈值。形成满足国内常温环境下的预制,俄罗斯极寒地区组装要求的温差达70摄氏度的焊接工艺。

  • [关幼耕]2016-08-23 15:26:04

    模块块建造及精度控制技术,通过三维加工设计、建立参数化节点,实现对模块杆件等的精度控制,达到了毫米级的精度控制。首次实现极寒地带结构件在国内场地预制精度控制工艺。

  • [关幼耕]2016-08-23 15:26:41

    项目共申请专利6项,已受理4项专利,同时我们的专利也在申请发明专利。2016年初,我们第一个FWP5包为全球收割交付工程包,赢得了业主的高度认可与信赖。对亚马尔LNG项目实施,成功中标了后续MWP10和FWP1D两个工程包。谢谢北京市科委对我们的支持,我们的汇报结束了。

  • [主持人]2016-08-23 15:27:09

    有请天宏阳光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黄小红总经理介绍光伏充电站示范项目-建立光/储能源管理新模式的研发情况。

  • [黄小红]2016-08-23 15:28:12

    各位领导大家好!今天发布会可能天宏阳光是唯一一家民营企业,先介绍一下天宏阳光。在过去的五年,致力于新能源电站项目的开发以及投资建设,所以天宏阳光旗下有我们自己电力设计院,也有电力公司,同时也有自己关于电力设备的二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研发机构。同时也有我们的智能机器人,也投资储能的相关应用。为了转型,我们在过去两三年做了充足的准备,我们过去收购了韩国能源互联网企业,也开发了职能机器人,步入高端制造的领域。

  • [黄小红]2016-08-23 15:28:59

    这次项目,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项目的立项背景。主要源于是什么缘由,在很偶然与科委的沟通中,了解到北京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遇到的瓶颈是什么,从这张图可以看到,北京市充电桩布局已经比较多,但是都集中在四环、五环以里,浅山区或者风景区覆盖很少,这是在我们在交谈的过程中发现的第一个问题点。

  • [黄小红]2016-08-23 15:31:07

    第二个问题点,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紧接着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有大量的动力电池需要回收,我们的新能源汽车用了几年之后,电池充电能力就没有一开始设计时那么高,就会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和使用。这意味者未来几年由于北京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紧接着形成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回收和利用问题。锂电池回收需要有比较高的技术条件和回收的环境,其实淘汰的梯次电池有储能和充电的能力。怎么把梯次电池利用好解决第一个问题存在的问题点上。

  • [黄小红]2016-08-23 15:33:30

    第三,天宏这几年都做新能源、光伏发电为主,这是过去的主业。光伏发电,像浅山区,远郊一些地方,特点就是一个电网末端,去拉电源线,建设110kV变电站,代价是非常高的。可以利用现有的太阳能发电技术,所以我们考虑山区的特点,结合现有的一些问题,结合远郊地区的特点,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方案,就是在一些远郊地区,设计用太阳能发出来的电,同时提供给电动汽车来充电。

  • [黄小红]2016-08-23 15:35:21

    因为有一些远郊地区季节性比较明显,不一定你现在发出来的电能用掉,淡季没有人用,你发出来的电也不浪费。从光伏板出来的电,假如这个地方有电网,可以把电送回到电网上,卖给国家电网。如果这个地方没有电网,太阳能电板发出来的电可以存储到储能电池,就是这次用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淘汰的梯次电池,用来做光伏储能。

  • [黄小红]2016-08-23 15:36:05

    所以这个方案相对来说从电源以及负荷使用端有多种模式。这里对供给侧和需求侧协同管理技术要求相对来讲会比较高。这些主要供给侧和需求侧协同管理的策略研究。

  • [黄小红]2016-08-23 15:36:28

    右边是在北京市房山区风景点已经建好的三个点。根据这次研究,成果有几个点,这几个点的成果主要有几条主线,一个从技术角度探索怎么确保我们的商业模式可推广。从梯次电池的利用,还有集成控制的研发,确保整个投资能够降低成本。通过降低成本,通过梯次电池的利用和分布式发布给电网上行电的应用,在业务模式上形成商业模式,具有投资价值。

  • [黄小红]2016-08-23 15:36:55

    刚才说的这几点收获从我们的分析来讲,有这几点,第一点延伸充电网络是最基本的现有的应用。对于梯次电池应用的新途径,通过这样的方式是能够解决梯次电池一部分的需求。这部分控制技术,不仅仅是在这个项目上有应用,未来在能源互联网层面,通过电源、多种电源、光伏、风力、气、冷热等多种电源供应的协同控制技术应用。未来在多种领域都可以应用。

  • [黄小红]2016-08-23 15:37:41

    从商业模式上来讲,通过这样几种方式,希望未来这样一种模式可以在北京远郊地区,也可以在全国地区从商业模式和技术角度都能够让这个项目具有推广的价值。项目的介绍就到这里,也希望未来天宏阳光能够在北京乃至全国层面,整个新能源国家能源结构化调整过程中,以及能源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做出天宏阳光应有的贡献。

  • [主持人]2016-08-23 15:38:22

    有请北京国电智深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黄焕袍先生介绍国产自动化控制系统成功应用于世界首台百万千瓦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项目的研发情况。

  • [黄焕袍]2016-08-23 15:39:00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下午好,下面由我来汇报一下由市科委资助和支持的百万千瓦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项目的应用情况。我汇报的题目是国产自动化控制系统成功应用于世界首台百万千瓦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

  • [黄焕袍]2016-08-23 15:39:48

    项目的背景是,我国一次能源的结构是以煤为主要特点,所以我国煤电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电力结构当中占有主要的比例。同时,由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要求,决定了燃煤发电的发展必须要走清洁高效的技术路线。二次再热技术就是清洁高效发电技术的有效方向。自动化控制系统是重大装备的大脑和神经中枢,对生产过程的安全、高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先进可靠的控制系统是大型机组安全高效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只有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正确有效地监视、运行和控制,才能最终实现降低煤耗、减少污染等。

  • [黄焕袍]2016-08-23 15:40:29

    我们在这个项目中的主要工作包括控制系统功能、性能的深度优化,控制策略和控制技术的研发,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研发与升级,信息安全管控技术的研发应用,测试与全激励实验室建设。

  • [黄焕袍]2016-08-23 15:40:50

    项目的成果以及关键技术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实现自主产权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自动化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突破,完成产品定型,形成控制技术应用软件包,总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 [黄焕袍]2016-08-23 15:41:32

    项目的应用和研究成果,是咱们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和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完成世界首台百万千瓦等级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的首次应用。项目应用的效果,锅炉效率达到94.65%,比常规的高0.69%。发电效率为47.92%,比常规的高5.13%。发电煤耗是256.28,比常规的低5.08%。发电效率比世界最好水平高0.82个百分点。

  • [黄焕袍]2016-08-23 15:42:20

    先后取得的成果还包括,在未来科技城还建成百万千瓦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控制系统仿真实验室和测试实验室。完成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4项,系统产品通过CE认证。

  • [黄焕袍]2016-08-23 15:42:46

    项目取得的社会效益还包括对大型发电重大技术装备满足自主化的需求,推动节能减排,满足业内对绿色发电的技术需求,推动北京市自动化控制行业进步,为国家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 [黄焕袍]2016-08-23 15:44:06

    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分别也在“十二五”科技创新成果展以及在海南举行的澜沧江—湄公河国家合作展都参观了我们这个展台。项目取得的成果目前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二次再热我们正在起步,自动化控制系统成功应用于受台百万千瓦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谢谢。

  • [主持人]2016-08-23 15:45:00

    有请未来科技城管委会科技创新处张亮副处长介绍未来科技城能源技术领域创新与发展情况。

  • [张亮]2016-08-23 15:45:21

    各位领导,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北京未来科技城的有关工作情况,也非常欢迎大家能够到北京未来科技城莅临指导。

  • [张亮]2016-08-23 15:45:58

    北京未来科技城作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科技工程,是中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而建设的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研发机构集群,是央地融合发展,代表我国相关产业应用研究技术前沿水平、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高地,也是首都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

  • [张亮]2016-08-23 15:46:35

    目前,以神华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国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中海油能源技术开发研究院等能源企业研究机构为代表,已累计入驻25家央企的中央研究院、研发中心;累计建成中央企业科研创新空间182万平方米,其中6家能源企业建成约157万平方米,占比86%;央企累计投资190亿元,其中6家能源企业约122亿元,占比66%。

  • [张亮]2016-08-23 15:46:58

    “十二五”期间,按照《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总体部署,北京未来科技城着力建设“首都能源科技创新基地”,已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能源技术研发集群。同时,能源技术领域的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正逐步成为北京未来科技城“创新驱动、产城融合”的内在驱动力。

  • [张亮]2016-08-23 15:47:18

    一、能源技术领域创新资源集聚效应明显。从创新人才资源要素看:截至目前,未来科技城入驻央企累计引进176名“千人计划”专家,常驻工作55名,能源领域专家85人,比重近50%;各类科研人才近8000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318人,能源领域的有750人,占比57%。

  • [张亮]2016-08-23 15:47:33

    从创新平台资源要素看:截至目前,未来科技城入驻央企已累计认定各类国家级科研平台21个,其中,能源技术领域科研平台19个,占比90%;累计认定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22个,其中,能源类科研平台13个,占比59%。 从创新空间释放效应看:部分央企已建成或陆续建设海外研发分中心,其中,国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已建成美国研究院和欧洲研究院;神华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已开始在美国选址筹建海外研发中心。

  • [张亮]2016-08-23 15:48:05

    二、能源技术领域技术创新成果初步涌现。从科技支撑国家创新战略情况来看:在核电、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等技术领域中,高端创新人才储备和核心技术、装备的研发均取得重大进展。比如,2014年国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与装备创新团队”成功入选科技部国家级“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15年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成功发布我国首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软件COSINE系统,标志着我国核电软件自主化工作取得关键性突破。

  • [张亮]2016-08-23 15:48:14

    从研发支撑国家级技术标准制定来看:企业重视原始创新,形成了技术、专利和标准的高精尖技术路径。比如:国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牵头制定的特高压交流电压已成为国际标准,实现了中国技术标准“走出去”;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牵头制定通过7项电力行业标准,入选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截止目前,未来科技城范围内央企累计取得有效专利2435件;其中,能源领域2114件,占比87%,九成以上是发明专利和职务发明,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

  • [张亮]2016-08-23 15:48:24

    从获得省部级政府奖项情况来看:2015年,国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获得中国专利金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16年,17项科研成果入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评选,其中能源企业项目7项,占比41%。

  • [张亮]2016-08-23 15:49:17

    三、能源技术领域科研合作和创新氛围日趋活跃。从政府提供各类公共服务来看:北京市初步搭建了央企科研项目培育、知识产权服务、成果转化跟踪的工作平台,目前累计培育出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等38项阶段性重大创新成果。未来科技城建立了国家专利审查员实践基地,建成企业创新资源(专利)共享平台,落地专利文献数据6万余条,云端检索数据9000万条,在智能电网领域、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等重点领域,开展专利预警分析,支撑企业精准科研,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 [张亮]2016-08-23 15:49:32

    从人才科研机制体制创新来看:2015年神华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率先开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试点,成立“千人计划”专家团队科技入股的实体;2016年国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成立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在企业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运营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目前,国电、国网、神华等央企研究院正在共同筹建氢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牵头行业资源也正在筹建核电软件行业技术创新联盟。

  • [张亮]2016-08-23 15:49:44

    从企业创新科研资源交流平台来看:一方面,央企研究院积极参与国际性能源技术创新联盟的各种活动,如中美清洁煤技术联盟、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麻省理工学院全球工业产业联盟等;另一方面,央企研究院组织各类能源产业高端论坛,如APEC2016国际燃料电池论坛,第三代核电技术软件系统COSINE上线发布会等。

  • [张亮]2016-08-23 15:49:59

    最后非常感谢各级领导对北京未来科技城的关怀和支持,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 [主持人]2016-08-23 15:50:46

    谢谢各个承担单位负责同志的介绍。接下来我们把时间交给记者朋友,请大家提问,提问前请先报一下所在媒体的名称。

  • [记者]2016-08-23 15:51:57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科委针对太阳能、风能技术开发与应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成效?

  • [张永锋]2016-08-23 15:52:28

    在“十二五”期间能源开发与利用先进技术核心攻关这项任务为核心,启动了“新能源先进技术研发与应用”培育专项以及太阳能发电核心技术研发、风能发电技术与装备研发等重大科技项目,推进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开发和示范应用。

  • [张永锋]2016-08-23 15:53:03

    “十二五”期间市科委支持前沿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等课题12个,带动社会投入近3000万,在柔性纳米纤维太阳能电池、钙钛矿电池、聚合物电池、量子点电池等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一系列世界先进成果。同时,积极推进光伏电池关键装备开发与整线集成、风电装备开发、工程示范等课题24个,带动社会投入1个亿以上,完成了太阳能发电、风电的关键技术开发,推进关键装备国产化进程,同时在亦庄、延庆、房山等地成功建成多个光伏电站、光热发电、风电的示范项目。

  • [张永锋]2016-08-23 15:54:07

    应该说通过分步骤、分阶段的组织实施,在光伏、风电、光热、储能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促进,对北京市相关行业提升的作用显著,在光伏领域,量子点太阳电池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且通过关键技术制约,形成光伏整线设备,在风电领域提升兆瓦级风级,并形成大规模的产能。在区域化能源综合利用以及新能源并网集成示范建设方面也取得成效,为产业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 [记者]2016-08-23 15:55:10

    “面向未来的能源结构技术创新与辐射带动”专项实施中,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请问北京市科委在能源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管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 [顾华]2016-08-23 15:55:48

    在我市面向未来的能源结构技术创新与辐射带动专项实施中,中央企业是我们的主力军之一,目前在北京未来科技城已经聚集6家大型能源央企。以推动未来科技城人才引进为例,市科委通过秉承人才优先的理念,通过组织申报人才计划,加快产业技术高层次人才集聚。鼓励入驻机构推荐优秀人才和团队,加强研发团队建设,加快产业技术高层次人才的集聚。

  • [顾华]2016-08-23 15:56:18

    市科委主要通过“领军人才”、“科技新星”等人才计划选拔优秀人才。同时,配合北京市委组织部开展青年拔尖团队和个人选拔工作,选拔多个优秀团队及多名拔尖人才。截至目前,北京未来科技城已有10余家能源入驻研发机构,80余位“千人计划”专家带领团队开展科研工作。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大力支持未来城的研发创新工作,深化央企科技人才服务,遴选优秀团队的科研成果给予重点支持。谢谢。

  • [记者]2016-08-23 15:57:14

    刚才领导介绍时提到,昌平区是能源产业聚集地,请介绍下昌平区能源产业的总体情况,以及下一步针对能源产业发展的设想?

  • [李雪红]2016-08-23 15:59:06

    下面由我介绍一下昌平区能源总体情况,以及下一步初步设想。目前我区共有科技型企业3400余家,能源企业总数达到600家,产业收入达到1339亿元,纳税72亿元,分别占中关村昌平园总数的近一半,从这个数据能够看出,昌平能源科技产业已成为昌平区第一大支柱产业。

  • [李雪红]2016-08-23 15:59:21

    昌平区能源企业存在一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行业领域分布广泛,既有传统的石油、煤炭、电力、核电等产业,也有太阳能、风能、锂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应用领域。

  • [李雪红]2016-08-23 15:59:39

    二是,行业领域产学研用结合紧密。比如,中电普瑞电力工程公司依托辖区内的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科技成果转化相对较快,初步形成了一个上下游联动的生态产业链。

  • [李雪红]2016-08-23 15:59:50

    三是,企业科技创新比较活跃。特别是收入亿元左右的企业是研发投入和申请专利的主力军,其中,44家企业的研发投入资金,占研发投入总量的81%;收入两千万至亿元级企业,研发活跃。能源科技产业是我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之一。

  • [李雪红]2016-08-23 16:00:14

    下一步,政府将继续为能源企业科技创新搭建平台、做好服务,具体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重新梳理全区能源产业资源,全面实现市区联动,共同推进昌平能源产业提质增效。

  • [李雪红]2016-08-23 16:00:32

    二是、力争在三年内累计支持不少于30家具有自主技术、核心产品和服务能力的能源科技骨干企业,形成市区共促的能源科技产业体系,推动新能源技术和应用成果在昌平先行先试,逐渐形成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昌平能源产业竞争力,同时提高能源产业对我区经济的贡献度。

  • [李雪红]2016-08-23 16:00:44

    三是,完善能源产业相关配套政策,一方面鼓励辖区内大中型科技能源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另外,吸引一批有国际前沿的技术先进的产业项目落户昌平。同时也对辖区内的小微企业扶持,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总之在市政府,市委的领导下,在市科委的支持和具体的指导下,在区各级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协助下,相信昌平的能源科技产业在未来几年一定会有大的发展。也欢迎优秀的能源科技企业聚集到昌平。谢谢。

  • [主持人]2016-08-23 16:01:12

    《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系列发布会共召开12场,系统对行动计划的成果做了详细介绍和解读,感谢记者朋友们的关注。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